《庄子·内篇·逍遥游》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惠子用魏王赏赐的种子结出了超大的瓠瓜(重五石),却很发愁。这瓠瓜太大了,如果用来装水,硬度不够,当然也太重了,无法举起来使用。如果剖成两半做成瓢,又因为不规则装不下多少东西。无奈之下,惠子只好把这个大瓠瓜给砸了。
庄子一语提醒了他:有这么大的瓠瓜,干嘛要去装水,干嘛要去放东西,为什么不做成一个腰舟助你浮游于江湖呢?
庄子说惠子有蓬草堵塞了心胸,无法通透,其实是我们内心固有的认知限制了想象,是长期以来的“用处”困住了我们的思维。
车子是用来坐人的,但也可以是把尾门掀开去摆夜摊的。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不光是卖日杂,也是可以收发快递的。商业APP的流量足够大,不收交易费,也是可以融资和放贷的。足够普及的新能源汽车,不光是节支减排,也是可以用来削峰填谷储能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创新只是遵照我们的流程、我们的固有思维去深挖潜力,可能会引导我们走向有效工作时间是否可以更长,我们在本岗位上是否可以往细微往深入走更加专业,产品的材料是否可以更加节省,我们的施工工期是否可以更加短暂。当然,这些方面的创新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损失出现,去砍掉很多冗长的流程,砍掉于重大事项影响不大的审批,来达到更加高效精准的决策。
我们投资一个项目,或许盈利不多甚至收支平衡,但可以借机切入此类细分市场,可以拥有一个梦寐以求的入场券,可以培养我们的生态圈,投资的目的恰恰不是在这个项目上获得收益。
我们也可以请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去管理人数众多的部门业务,不懂技术和业务,但是懂怎样去高效整合组织资源,怎样去管理人性,怎样去激励人心,照样可以带好队伍干好业务。
这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见到的创新大多集中在从1到99,极少数出现在从0到1。
我想,或许原因在于我们从小根深蒂固的教育,以及受到的引导。“礼”建立了两千年来社会的秩序,但也告诉我们等级、父子、长幼之间需要怎样的去规范我们的言语,控制我们的行为,进而固化了我们的思维。
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的内心对人和事物下了定义,也包括对自己。
我们从小被各方引导,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科学家、企业家、公务员。。。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去告诉你以社会世俗的标准去定义认可的一个个角色,这是你要去奋斗的目标。
成绩好的孩子应该干什么,成绩不好的孩子只能干什么,外向的孩子可以干什么,内敛的孩子适合干什么。。。
我们对孩子的定义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喜好,忽略了你暂时没发现的潜力,忽略了让ta成为一个内心喜悦、独立自由的人,思维不受约束的人,而个体的独立与丰盛或许对ta是最重要的,恰恰也是无限可能的开始。。。
感谢你的阅读,无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