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常把看心理医生误认为一定是得了严重的“神经病”或“精神病”的人才会去看的。而“神经病”或“精神病”这类概念的实际意义却离自己很遥远,可能隐约中只知道他们与自己不一样,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大家在平时聊天时,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事,也经常会说“这人有神经病吧?”“他是不是该去看心理医生啊?”这一现象在没有精神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群体中更加明显,因为不了解所以也会产生恐惧或厌恶的情绪。这篇文章将帮助你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以及教你判断自己的情况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首先,根据《精神卫生法》,严格来说,我国其实是没有所谓“心理医生”的。我国体系下的心理健康领域服务人员主要分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只有精神科执业医师,才有诊断和开药的权利。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应当建议其到符合精神卫生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师可以私人执业,也可以挂靠在心理咨询机构执业。心理治疗师一般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就职。我国心理治疗师资格证的适用范围仅为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
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其实很普遍,比如我们之前常见的“996”“内卷”等现象,都会给人带来压力;失恋分手、大龄催婚、原生家庭和解等问题,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或是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在面对这些难题时,偶尔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睡眠不佳等情况,都算是正常范围内的心理波动所引发的问题。有些人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通过运动、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排解,但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持久地陷在某种情绪中出不来,甚至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对于这种情况,即使在诊断上不构成精神障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其实这时就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这类精神健康或亚健康的人群,是完全符合心理咨询师的服务范围的。
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病(抑郁症和双相)、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等。精神分裂症主要指患者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分裂,一般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病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以脱离正常范围的情绪低落和高涨为主要特征,情绪持续一段时间的过于低落可能是抑郁发作的表现,而高涨则可能是躁狂发作的表现。焦虑障碍下分恐怖症(恐怖症又分为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和特殊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问题之所以能被称为障碍,除了它们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比如社交恐怖症的患者会非常害怕社交场合,但他们又非常渴望拥有人际关系;还有一点是人的社会功能也会受损,比如社交恐怖患者中的严重者可能会因为害怕社交而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甚至不敢出门。(对精神障碍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钱铭怡老师的《变态心理学》)
一般来说,没有心理健康知识背景的公众,是不太好判断自己究竟是暂时的心理问题,还是有某些潜在精神疾病的风险。在这个时候,我们建议,当你在一段时间内的不良情绪无法通过自我排解,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比如学习工作、饮食睡眠等方面,你就可以考虑预约心理咨询了。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一般都会有一些基础的精神科知识。如果咨询师通过会谈,判断你的情况可能会是精神疾病时,他们一般会推荐你先去医院的精神科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遵医嘱服药并配合心理咨询。你也可以直接去精神科就诊,如果医生判断你的情况还没有达到障碍诊断的程度,他们也会建议你先去做心理咨询。
一些人可能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可能感觉已经很痛苦了,但总是怀着“我不去医院确诊,就说明我没有生病,我没有问题”这种掩耳盗铃的想法。但其实你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信号,尊重自己的感受,好好照顾自己。我们鼓励大家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寻求科学治疗,这有助于你提高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希望你能走出对心理治疗的误区,早日拥抱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