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书店运营了2年,亏损了2年,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它的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我进入这家书店的第十五天,通过走访市场,对比树德、方所、1200BOOKSHOP的运营模式,发现独立书店在日渐衰退的商业社会很难存活,卖书卖不过京东这样动不动打三折的网购平台,搞活动也只能吸引一些千奇百怪的文艺咖,换个字说:穷。开了30年的台湾诚品,也在这个时代落下了帷幕。
目前书店能够做到的项目:卖书、活动场地租赁、美学空间、原创文创售卖、周边活动场所、卖咖啡等。
诚品的美学
目前运营比较好的书店(大资金投入,品牌知名度足够响亮)靠的是大型商业场所的文化引进,以减免租金或者补贴入驻费的形式合作,而商场也因为书店的入驻,以此提高周边的文化格调,提高周边租金,所以这更像是一种房地产业的活动。
所以一家小书店就要立足在小点,我决定把它真正定位成一个社区文化中心,真正做的温暖一条街道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模式来推广,依靠贩卖模式来获得盈利。
于是,社区书店就要有社区书店的样子,招募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每周定期在书店讲课本上没有的语文和英语,并且纯公益,在社区形成美誉度。小孩子有学习,小孩子妈就满意,全家也满意,满意了口碑就上来了。
成立老年大学(老年兴趣班),组织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老人来开班授课,学费都是给老师的,价钱低廉,但是邻里融洽,书店只是提供了场所。
书店划分空间,定期举办演讲和辩论,甚至文艺活动,等到美誉度足够,与培训机构更是可以合作进行招生。
最后建立公众号,将文化内容注入其中,那么这个模式就被串起来了,这个公众号就是模式的缩影,就是给人展示的内容。
那么,我们不以卖书、不以卖咖啡、不以卖文创,甚至还要贴钱做公益,这种模式能成功吗?
你猜猜,谁会买我们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