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问了我几个关于公众号的事,比如,运营多久才开通留言功能、打赏功能、原创标识,还有文底广告之类的,因为当时正在上班,挺忙,就没细说。
今天想了想,觉得还是写篇文章吧。
1.
其实最初开公众号,目的很单纯,就是把自己输出来,小而言之,输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大而言之,输出价值,什么吸收粉丝啦,留言啦,原创啦,还有打赏,刚开始没想太多,就三个字,写下去。
后来,在我写了大概三个多月的时候,我收到了原创标识邀请,随后便有了打赏和留言功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想过广告这回事。
之前问我的人还是比较多,可能是因为流行吧,也可能是《站住》那篇文章几天之内获赞200多万的蝴蝶效应吧,大家现在都想运营一个公众号,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注册了再说,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了。
2.
在我看来,公众号首先是一个自我的品牌,运营公众号就是品牌建设,只有将品牌建设好了,才能形成品牌价值,有了价值的东西才会有人喜欢,才会通过价值换取别人的奖赏,说白了,公众号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文章,大家觉得你的文章有价值才会关注,才会打赏,随着关注量的增大,才会有接广告的资格,然后有的大号还是比较有性格的,即使关注量突破了十万+,也不接广告,为什么,别人觉得自己本身的价值已经大于广告价值,那么,还去接广告干嘛。
其次,谈谈运营,运营,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解释运营的,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运营实际上就是把公众号当做产品一样,去雕琢,去打造,最后实现能够被很多人接受并产生购买的欲望,就像企业经营一样,很多企业习惯用指标考核体系来鞭策员工的工作,这就好比我们运营公众号最初的阶段,不由分说,先定一个100000+的关注目标一样,然后顺着这个目标不断往前,这种定目标本身没有错,只是有点跨步太大的嫌疑,这里,在文章已经写得很不错的基础上,打造好排版,选一个很醒目的标题,或者隔三差五的接一些软广告,以及各种推广,这就是运营,运营当然就是对这个产品的深加工,就像女生化妆一样,原本就生的漂亮,再来点装扮,那就更惹人喜欢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输入,输入呢,不仅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文章,还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走更多的地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宽阔起来,素材很重要,就像我们要做好一顿饭,食材首先是第一位的一样,后边才是各种蒸煮烹调。
3.
运营公众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汲取原材料,不断的深加工,不断的输出有价值东西的过程,等这个循环过程做的很不错的时候,已经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才是收获果实的时候,急于求成,不可取,浮躁亦是不可取,只有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是今年5月份注册的公众号,中间因为生病有过短暂的暂停,虽然关注量一般,但还是一直坚持在写,跟我一起注册公众号的小伙伴有好几个,为此大家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写作群,当时大家风风火火的,有点干不成不去见江东父老的豪情壮志,半年多过去了,有的人公众号改了好几次名字,各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人是彻底放弃了,还有的人说自己当时幼稚,现在只是成长了,我笑了笑说,如果你不想坚持,什么样可笑的理由都可能成为理由。
当时那个热闹的40人写作群,现在几乎已经死掉了,建群之初,我提议采取每天打卡制,未完成写作的人给全群人发红包,建立一个考核机制,这样才能把写作这个孤独寂寞冷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但引起了全群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觉得把写作这件事情搞的太冷酷,太功利化了,我说,不这样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个群就会死掉,果不其然,群已经死掉。
我不反对把写作当做一种小爱好来做,但真的想写好,一定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以做到的,就像我们要实现一个目标一样,如果仅仅是断断续续的做一些不痛不痒的动作,除了浪费时间,几乎不可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为什么?阈限值没达到,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这种不能自控的状态,必须有一个监督机制才行,可我们很多人偏偏觉得加上监督机制就变味了,所以呢,就导致了后来的没有如果,我以为,加上监督机制反而更加使得你重视写作这件事,有了监督机制,你便把它上升到一个高度去对待,就像养孩子一样,既然你生出来了,你就得养,否则会被各种唾弃,于是有一天,你惊奇的发现,虽然自己老了,可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让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