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谈论思考的价值时,做过这样的表述:“不管你知识如何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没有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所学到的知识需要一个转化产出的过程。仅仅停留在知道,达不到熟练运用,那知识还不属于我们。
往往很多知识点和重要信息,在我们想从大脑里提取出来时,却只剩下了模糊的概念,具体内容铆足了劲在大脑数据库搜索,就是找不出。
看过一篇讲纳博科夫喜欢用卡片写作的文章。在被问到是否坚持长期写日记时,这位文学大师回答到:“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但热衷于记忆的人。”
使用卡片记笔记提升了记忆,用卡片写作则提高了创意密度。
在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效果时,文中提到了人的记忆有两种运作机制:存储与提取。
说在我们认知常识里,认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存储越快,提取时也就相应变得容易起来。
不过根据研究发现,存储与提取是负相关。
刚接触的信息很容易地储存于大脑中,在提取时反而变得困难;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整理笔记的方法,把接触的知识与信息,停几个小时,或者第二天再整理。再次在大脑回顾信息,起到了反复记忆,那知识点也就变得更牢固,等到往后提取时,会相对容易。
能够熟练运用的知识,都不会是那种需要大脑费力搜索的,而是到了一种无意识运用的状态,不需要思考的过程。
这就像我们平时开车,刚开始学会驾驶车辆时,由于不够熟练,我们全神贯注,注意力容不得丝毫分散。等到能够轻松驾驶后,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时间久了,甚至成为了第二天性,所有举动和反应都形成了本能,由潜意识做决定。
潜意识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本能,意识思维之外,控制着我们的举止,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知识、习惯及联想。
哈佛大学医学教授,布鲁斯·立顿博士,在一次访谈中说:“95%的人生旅途都取决于人类潜意识里的那些本能,生命里的每一天,只有5%靠的是你的意识脑区。人生头七年是意识形成的阶段,后来95%人生会怎么样取决于七岁以前的潜意识。”
“潜意识通过两种方式学习。一:通过催眠,这是在人生的头七年学习的;二:七岁之后要想获得新的潜意识编码,则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潜意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多过我们平时所了解的。
生活中创新性的发现来源于一日又一日的重复中,不过这需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
叔本华说:“我们必须不断求上进,不断学习,原因在于我们所能深思熟虑的东西,范围狭窄的很,它局限于我们所熟知的事情。”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刺激大脑存储的知识,到达潜意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