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他们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
人们常说,最好的夫妻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相濡以末,携手共进。
故事要从一九三五年七月说起,那个时候未满二十四周岁的杨绛刚嫁给钱钟书,还没来的及度蜜月,便不得不离开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陪着丈夫远渡重洋,去英国牛津大学求学。两人做伴,相依为命。
钱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杨绛也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但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直到两人结婚相处后,她才深刻的领教了钱钟书的笨拙。
初到牛津后,钱钟书就因为下公交车未站稳,脸朝地摔了一大跤,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钱钟书摔伤之后,没有马上去医院治疗,而是像个孩子一样,用大手娟捂住嘴,走回住处找杨绛处理。
一九三七年杨绛在英国牛津产下爱女钱媛。在杨绛因为生产而住院的这段日子里,钱钟书每天到医院探望妻子的时候,总会苦着脸说:“我做错事了”。
原来他一个人生活的日子里,“拙手笨脚”的老毛病又犯了。今天来告诉杨绛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明天告诉杨绛把台灯砸坏了,后天来告诉杨绛,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要是换一般女子,肯定会觉得丈夫是个窝囊废,什么都不会,就会给自己找麻烦,连好好坐个月子都不行。而杨绛却以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完完全全地接纳了钱钟书的笨拙,她不但没有责怪丈夫半句,反而还安慰丈夫不要紧的,等她出院后,她就会把桌布洗干净,把台灯和门轴都修好。
杨绛说“不要紧”,钱钟书就信了,因为杨绛说“不要紧”就真的是“不要紧”。说哪个事情她来处理,她就真的会把事情处理好。像有一次钱钟书颧骨上生了一个疔[dīng],杨绛告诉钱钟书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然后按照英国护士教的方法,每隔几个小时给钱钟书做一次热敷,没几天就把钱钟书脸上的疔给治好了,没留下一点疤痕。钱钟书在感激之余,对妻子杨绛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好的爱情,都是势均力敌的。
杨绛为爱做的牺牲,钱钟书都懂。所以他虽然不擅长做家务活,却也会很努力地学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杨绛的负担,用自己的方式笨笨地爱护着杨绛。
比如杨绛出院回到寓所后,钱钟书就亲手炖了鸡汤,做给杨绛吃,以表爱意。除此之外,他们一同生活的日子,因为杨绛习惯晚睡晚起,而钱钟书习惯早睡早起,所以几乎都是钱钟书做早饭给杨绛吃的。而钱钟书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也为的是给杨绛做早饭。而杨绛平时做饭时,钱钟书也会自觉地在一旁打下手,绝不会让杨绛一个人孤军奋战。
再比如钱钟书不爱活动,不喜欢出门,在清华待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但和杨绛谈恋爱期间,钱钟书却带着她游遍了北京名胜。两人在牛津生活时,他每天都会陪着杨绛出门“探险”,把牛津的大街小巷都逛了个遍。
幸福的婚姻,自然少不了共同爱好的滋养。
钱钟书是个书痴,喜爱钻研文学,而杨绛也是如此,他们回到老金家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杨绛爱读诗,中文诗、西文诗都喜欢,也喜欢和他一起谈诗论诗。他们也常常一同背诗。他们的家里,每个房间都有书架和书桌,以便于在家时随时随地阅读。
三毛说,婚姻如果不能落在穿衣、吃饭、数钱这样的小事上,是不能长久。
婚姻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两个人一起生活时所共同经历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时刻;是跳不过的柴米油盐,点点滴滴;是彼此展露无遗的缺点,藏不住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