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的时候时不时遇到选择的问题,到底要选择哪一个“de”?是“的”,“得”或是“地”。小学的时候应该就学过,之前也有专门百度过,可是到了用的时候又忘了差不多。有的时候也不想再去百度了,就用“的”来代替所有,除了动词后面的“地”。这样确实也一点不影响写作,也不影响看你文章的人,反正意思不会受影响嘛。当然了,这么做不符合现在的语文规范,可能会让人觉得你这个写文章的人水平怎么如此低下,也可能会让能区分开3“de”的朋友们不爽。确实如此,不过这个不在我今天的讨论之列。
之前看美剧,看到很多新的呢语、词汇。让我这位通过正统的牛津英语词典学习英语的歪果仁多少有点不明白,觉得和我学得英语不太一样。这些词汇,google可以查到意思,有的甚至在在线词典上已经出现了,甚至更有甚者,已经写到了我视为“正统”的牛津词典中去了。例如“air-punching”,字面上来看,意为“打空气”,不过仅此而已,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放入牛津词典中,意为“向空中挥拳,指的是在兴高采烈或取得成功的时候向空气中挥舞一下握紧的拳头这个动作”。又比如,bovver(喜剧演员凯瑟琳·泰特主演的凯特秀里的一个青少年角色劳伦的口头禅),bovver这个词其实是凯特琳独创的bothered的变形,当她觉得烦了怒了囧了,就会说“Am I bovvered?”、"Do I look bovvered?"。
说了上面一段,其实就是想说,语言一直是处于发展中的。最初的语言也是总结了区域内人们说话的习惯形成的,规范之后对人起到了约束作用。让你说的话我不会听不懂,因为你说的话也在这个规范之内。但是,这个规范并不能限制语言的发展,语言来自人类社会,最终还是要受社会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着变化或是补充。如上面讲的例子,也比如汉语中的词汇,前些年的“给力”,现在的“撩”,“接地气”等等。
既然语言是会发展的,加上如今社会的快节奏,简单化。如同汉字由繁体转为简体,书写变得简单许多,也利于学习推广(尽管失了许多味道)。那会不会以后“de”也化繁为简,就用一个呢?得字免去了“de”第一声,安心去做得到的“得”,或是“dei”。地字免去了“de”,安心的接地气。以后写作的时候也别烦了,“的”说,都冲着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