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一次续写大赛:夜里(开篇要有“夜里“这个词,但也可修改为相近的)。要求:不需要完成度,建议五十字内。
浓缩的都是精华,这种续写看着简单,真正写好是要功底的。
群友一:夜里,几根光秃秃的树枝,在高过屋脊处呜咽着,一株红梅举着跳跃的火苗,隔着漆黑的窗,窸窣窸窣响了一夜。醒来时,我的视线在一朵朵云里洁白地游移。
群友二两篇:1.夜里,我常从睡梦中醒来。路灯的光透过窗帘射进房间,天花板上的吊灯静静地悬在黑暗中。衣橱在我的左手边,白色的橱门已泛黄,灰尘在无声地堆积。2.夜色降临,她转身看向窗外,花园的灯亮了。潮湿的小径在灯光下闪着光,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无力地摇动着。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声。
群友三:夜里,黄莺停止哭泣。它爬出笼子。星星在城市的高楼上闪烁,弯月搁浅柳枝间。它想起玫瑰园,它的泪该滴在鲜红的花瓣上。
群友四:夜深了。肖然站在阳台上,双手环抱在胸前。流星向西方坠落,一只流浪猫跃上了路边石楠树梢。远处传来救护车的呼啸声。肖然心里一抖:“他的酒局散场了?”
群友五:夜里,只有玉兰花静悄悄地开。一棵年老粗壮的柳树,光秃秃的枝条茂密异常,甚至遮住月光,像个树屋。
群友六:黑夜如一床被子将我压制成平面。我动弹不得,开始安静地想念,像在放风筝、又像在长须根。明天天亮,我将重新打开,如一本立体书。我会不会惊讶,这风筝的断线、这裸露的须根?
群友七:暮夜中,我的视线停留在文学交流学习群中。大拇指翻动着群友的信息,眼神停留在群主续写大赛的信息。我思绪有点空,不知写些什么。
群友八:夜里,梦被心事惊醒,睁开眼睛,灯光幽幽注视着屋子,耳边传来忽远忽近的轰鸣,仿佛是拙劣的艺人在弹奏,隐隐透出茫然。
群友九:夜里,小绿虫在歌唱,叮叮当,叮叮当,一飞飞到月亮上。我们去宇宙的尽头吃大餐吧。它对我眨眨眼,开始用脚画图。
群友十:夜里小白死了。小黑呼唤主人来到河边,它舔试着小白脸颊。河水明亮,微风吹动水面间的褶皱。
群友十一:暗夜的月光下,一次次的回望移动的树影,脚已经踩不到前面的影子。曾听过姨讲晚上可怕的故事,却一个也想不起来,苞谷地里,几个拾荒的女孩,在队里叔叔喊着别跑声里,抬起的脚落向相返方向,心收缩着,脚被声音象一根提线绳拽着跑。
下午时,后院姐姐叫她一起拾玉米,妈妈刚缝好的书包,前一天报名上学回来,飞向同样高兴父亲的时,还向他展示的书包空空,一根根谷杆顺势向后,深陷自己的黑暗。
群友十二:今夜的月亮很大,他放下手电筒,只拿了把锄头,转身出了院子。
群友十三:夜里,他醒了,打开灯,地上是一地烟头。他起来、又躺下,盯着天花板上的蜘蛛。
老师点评:这次参赛作品普遍没味儿,停留在表面摊大饼写景。
以“夜里,只有玉兰花静悄悄地开。一棵年老粗壮的柳树,光秃秃的枝条茂密异常,甚至遮住月光,像个树屋。”为例,老师修改为“夜里,玉兰花静悄悄地开着。一棵粗壮的老柳树,光秃秃的枝条茂密异常,遮住了月亮。”再修改为“夜里,玉兰花静悄悄地开着。一棵粗壮的老柳树,枝条茂密异常,遮住了月亮。”
老师说:很多时候,稍微专注差一点,此情此景就会被错失。从根本上说,不是去掉什么变好了,而是它应该是什么样子。修改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表明的问题是这里没有抓住。比如我面对一个场景被触动了,假设是一片草地。此情此景,这句话该怎么说,这才是关键。因为绝大多数无论怎么抓耳挠腮,最终不过来一句泛泛而谈。所以尝滋味是基本功,否则难提高,因为分辨不了优劣。就像很多人看书今天流泪明天哭,没用的,不提高。因为他读不出好坏来。笑也笑错了,哭也哭错了,满拧。
为什么明明心里有想法,但一写就变味了?一种是貌似尝滋味了,其实是错觉,工夫没到。另一种是确实有感觉,但一写就变味,但不要紧,这是逐步提高的问题。真正的写作,应该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写出来一看,这就是我要的那个样子。
慢慢体会,认真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