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梁实秋先生写胡适之先生的文章里,提到了适之先生的这句话,颇有些感触,写此文算是种自省的意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的毛病,喜欢听别人议论某个人的是非,自己也喜欢事后议论他人的是非,现在想想是多是有些小人的形象。
所谓人无完人,我们各有各的优点,但也不缺各自不尽人意的地方,谁敢说自己不曾沦落为他人家中餐桌上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对于这一认知,来自于林语堂先生的一句:“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这话不假,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为人处事,而奇怪的地方在于:倘若我做好了,除了得到上面的肯定,也会收获到一些身边人的红眼;倘若我做不好,除了被上司说两句,这事也会成为他人聊天的笑柄;横竖做不到两头兼顾,两者之区别在于亏得多少而已。
人爱吃瓜,明星的大瓜叫人吃得不亦乐乎,旁人的小瓜自然也是不肯放过。
相信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向来是能听到老年人唠“张家长李家短”的,倘若说聊这些事情有什么好处,唯一的好处大概也就是满足了一下各自八卦的喜好,反之别人家的饭桌上也说着自家的是与不是……
大概是受够了旁人关于是是非非的聒噪,所以适之先生谓然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不过梁老在文中还特意提到了适之先生的独特之处——提及旁人的好,便是滔滔不绝口角春风。
我自然是不相信有人能够无视他人的不到之处,而全然只看他人的好,这样的人有悖于价值观的存在,有是就有非,这是无可避免的。我所能选择的不过是将这“是”放大去看人,还是将这“非”放大去看人,这种选择的权利虽小,却是极为重要的,大多数人潜意识里会放大自己的“是”,也会不自觉地放大他人的“非”。
是非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正负能量的平衡。我念自己好,觉得自己是个有正能量的人,但是也别忘了身边人可不是一个两个,从旁人身上汲取一点负能量,久而久之就不是自己那点好处可以与之抗衡了,而扛不住的时候,不免会变成一个负能量的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多念些是,少谈些非,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眼前的每个人时都能坦坦荡荡,而不是因为背后说了谁两句坏话而如过街老鼠,灰溜溜地逃走,空留下灰溜溜的回忆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