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秋佳节,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无话不谈,不亦乐乎。
吃月饼的时候,A君提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回忆。
那时候二块五毛钱买十个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得高高兴兴。
可现在的月饼,花样百出,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种美味,怎样吃都觉得滋味寡淡。
C君说,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小时候穷,都没钱买零食,所以就一直盼着过节吃点好吃的。
话题就这样顺理成章过度到“穷”这个主题上。
大家都来自农村,且小时候家境都不太好,所以就这个话题,大家都有发言权。
于是,大家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互相攀比”起来,比谁小时候过的日子更穷。
A君:
现在为了应酬,有时候会去饭店里吃饭。
总有人喜欢点一道粗粮菜,什么芋头、玉米、红薯之类的,我真的是一点都没兴趣。
尤其是红薯。
不管是多高档的饭店里的红薯,还是大街上香气扑鼻的烤红薯,我都没有兴趣。
因为小时候吃腻了,吃得想吐了。
那时候家里种田,粮食产量低,每年的稻子都不够吃,吃纯米饭是不可能的,红薯便是最好的辅粮。
从十月份红薯从地里挖起来开始,一日三餐,至少有两顿能看到红薯。
那时候我就在想,总有一天,我要吃上纯米饭。
我以后一定要挣好多好多钱,再也不要吃红薯了!
B君:
(对A君)好歹你还有红薯吃,甜甜的软软的,也挺好入口的。
我吃过真正的粗粮,是玉米面坨坨,就是本来是喂给猪吃的那种。
那时候估计六七岁,家里彻底断粮了,还有一点点玉米面,很粗糙的那种。
我妈为了哄我们吃,特意把玉米面煮熟后搓成圆球球,因为那样看起来会更有食欲。
是呢,要真是一碗粗粝的玉米面糊糊,一眼就能看出来跟猪食一样,估计我不会吃。
我至今都还记得那粗糙的玉米面团卡在喉咙里那种痒痒的感觉。
吞也吞不下,吐又不敢吐,喝了好大几口水,才咽了下去。
没办法啊,不吃就要饿,总不能让自己饿死吧。
还记得我妈带着我吃玉米面团的时候,把家里的门窗都给关起来的。
说怕是别人路过的时候看见,要笑话我们。
唉!所以,到现在,我都超喜欢吃米饭,就算是没菜,泡着开水我也可以吃三大碗。
怎么吃都不腻,就像是想要把小时候没有吃饱的补回来一样。
C君:
你们都说吃的,我也大同小异,反正也没什么好。
我说说读书的事情。
那时候上小学一学期要一百多的学费,可每次开学,我家里都拿不出钱来。
还好乡镇上的小学,班主任也好说话,赊账上学也并不是个例。
每学期我都是开学第一天才去学校,因为赊账,所以不需要走报名程序,直接去教室上学就行。
学期结束前,把学费交给老师就好。
虽然班里不止我一个人赊账上学,可当其他同学都已经在位子上坐得规规矩矩,我要一个人走进教室找位子坐下。
总觉得特别难为情,好像那几十双眼睛都盯在我身上。
我连头都不敢抬,上了好几节课都不想说话。
有一学期家里出了状况,快到期末了还是拿不出钱来。
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提醒我回去告诉爸妈交学费。
我的头埋得死死的,脸上发烫,很想往地下钻。
D君:
我也是赊账上学的一员。
我虽然也觉得挺自卑,但没你这么憋屈。
一二年级的时候懵懵懂懂,三年级的时候突然懂事了,我心里憋出一股劲,一定要好好学习!
记得三年级第一期半期考试我一下子考了全班第一,双科一百,老师都给惊讶到了。
老师发完卷子,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夸奖了我一番。
老师或许是真的发自内心夸我,想激励其他同学向我学习。
所以,他是这么夸我的:某某同学,家庭困难,比你们在座的很多同学家里都要困难。可是人家努力,拼命地把成绩提了上去。
你们条件比她好那么多,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说实话,老师夸奖我的时候,估计跟你(C君)在老师办公室催你学费那种感觉也差不多。
我也是全程埋着头,满脸通红。
我知道老师没有恶意,可他那样说真的让我觉得不高兴。
只夸我努力,夸我爱学习,夸我聪明不好吗?
为什么一定要把我塑造成为寒门贵子的那种形象呢?
反正自从那以后,虽然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人家提起我的时候,都会加上我家庭困难的标签。
三巡酒后,大家都有些微醺。
说起这些因为“穷”而发生的过往,不少人眼睛红红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举起酒杯,把声音提高了八度。
正是因为我们经历的这些,我们“穷”怕了,所以才要更努力地挣钱,更努力地生活啊!
不管怎样,我们依然感激父母将我们养育成人,也庆幸我们现在都能自食其力。
现在的社会环境比小时候好了很多,只要我们肯努力,肯想办法,是一定会让自己,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
我们讨厌贫穷,但更应该感谢贫穷。
因为它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有动力为了过好每一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