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一份安稳,这是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初衷。
面对职位选择的时候,只要专业对口就去报考呢,还是有目的性地去选择报考单位呢?笔者建议一定是后者。
因为在我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同样是机关单位,不同的单位,福利待遇、成长空间、人脉关系差别是很大的。
最近一个亲戚向我咨询,孩子即将大学毕业,报考公务员是报中央垂直管理序列的单位好,还是地方序列的单位好?亲戚说想让孩子报中央垂管序列的,因为听说海关、海事局、国税等“中央军”待遇好,提拔快,干得好有机会调北京,成为京官。
我对这位亲戚说:中央垂管序列确实不错,但我建议孩子报考地方序列。主要有四点理由:
1.中央垂管序列曾经待遇不错,但已成过去时
在2006年以前,中央垂管序列的收入待遇普遍高于地方序列。自2006年国务院六部委规范津补贴的文件出台后,由于内部审计的压力,中央垂管序列的津补贴已多年没有变化,有的单位内部不团结,还存在现在的津补贴少于12年前的情况。
大致在2001-2006年,国家住房体制改革后,驻各地的中央垂管序列单位协调地方政府,采取集资建房、团购经济适用房等形式为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由于垂管序列单位一般人员较少,因此职工购置的这些住房单价低、面积大、位置好,普遍优于地方序列单位解决的住房,因此在那个时候,垂管序列的确很有优势。
2006年以后,很多地方叫停了这种集资房、团购房的模式,而现如今新人进单位后,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近些年,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工作积极性,在年终以绩效考核的方式给地方序列公务员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部分垂管序列的单位由于拿不到红头文件不敢发放。年终奖发一个月全额工资、精神文明奖、计生奖,统统与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无缘,看到别人在年底晒奖金,只有光羡慕的份,宝宝心里苦啊。
因此,实际上当前中央垂管序列的待遇要普遍低于地方序列,有的垂管单位甚至只有地方单位的百分之六七十。
2.中央垂管序列归属感不强,处境尴尬
垂管序列的单位人事、财务管理权限都在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因此往往更听命于上级部委,而不是地方政府。
但是身在地方,又不可能不有求于地方政府,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出现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苦不堪言。
例如在公务员养老保险实际参保、医疗补助统筹等方面,垂管序列步伐明显慢于地方序列,给职工情绪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垂管序列的单位领导均属于交流干部,往往干个三、五年就走,领导本身人生地不熟,缺乏归属感,如果自身缺乏责任意识、担当本领,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领导有可能就会撒手不管,听之任之。
相反,地方序列的领导,由于生于斯长于斯,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性格、禀赋、语言、经历趋同,领导想把队伍带好、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的信心决心要大得多。而且地方领导在一地的各种资源丰富,协调起来得心应手,为单位创造一个较好外部环境的机会也大得多。
3.中央垂管序列干部成长初期比较快,后期上升空间小
由于垂管序列单位级别较高、人员不多,科级及其以下非领导职务不受职数限制,因此从科员到副科级,从副科级到正科级非领导职务一般到点就提。有的单位科级机构设置较多,副科长、科长的提拔也比较顺畅,这一点比地方序列的要好解决一些。
但是,进入处级序列后,由于垂管序列是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越往上越难,并且没有横向流动的可能性,因此在后发优势上,地方序列是完全占优的。
地方序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组织部可以调宣传部,政法委可以调公安局,只要有领导赏识,横向流动的机会很多,但在垂管序列,很有可能从40岁开始就等退休了,因为已经到了仕途天花板,一辈子的仕途前景已经看到尽头了,感觉没有奔头了。
至于什么有机会进京,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概率约为千分之几。
4.中央垂管序列干部关系网狭小,人脉基础薄弱
中央垂直管理单位相对独立,与地方政府部门交流较少,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本单位的同事。
如果你是外地人通过国考进入垂管单位,那么在本地的人脉根基更为薄弱。中央直属正厅级单位的科长,甚至还不如本地一个科员级公务员的人脉好使。中央直属单位的公务员,想找人办个事,拿起手机翻遍通讯录都找不到合适的人,甚至有的外地人在本地想找个对象都困难,只能在单位内部消化解决。
举个简单的例子,单位职工孩子上学的问题,地方序列领导如果愿意帮忙,基本能搞定,垂管序列的领导想帮你都不知从何下手,这就是差距。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要想不犯错,多问内行人。在报考公务员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