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春
几年前,我被省厅选派到西部为警察授课,主办方提前要了我的课件,理由是自带的U盘,播放器未必能识读,我这人不喜欢藏着掖着,爽快地给了。
授课时,我打开PPT,在首页课题之后,第二页被主办方加入一页密密匝匝的文字,内容大概夸赞我文武双全,还列出我的相关资质。
二十多年的授课经历中,我第一次被这些“帽子”压得脸热心跳,慌忙跳过该页,缓了一口气,才开始授课。
后来,哪怕是参加民间公益性的传统文化讲习,主办方也要给我戴上五颜六色的帽子,似乎没有这些帽子,我就没有授课的资格!甚至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篇文章,后面都要缀上冗长的介绍。
曾几何时,我们进入了夸张的“帽子时代”?
有官方头衔的,在交流介绍时,一定会极规范地使用“词典语”,来逐一诠释每个职务和荣誉,绝不使用口语和简称;
倘无官方认证的荣誉和资质,那也无妨!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无穷尽的,只不过从唐诗宋词的功夫上,转化到编织各类帽子的技艺上。
例如某人,家境富裕,拖泥带水地凑足几斤重的文字,自费出书,除四处慷慨赠书外,又掏钱列入某“名人录”,虽说为大家省下许多手纸钱,他文字介绍上,却多了一顶“著名作家”的帽子,何乐而不为?
XX年经人,受到前例启发,开办一个少儿写作培训班,也自费出版两本“儿童文学”书,于是百度一搜:XX,著名教育家、著名儿童文学家,开创独特的少儿写作教学模式,曰……
学而优则仕。但现在公务员考试太难,商场竞争也太过残酷,有些人便寻思着“剑走偏锋”,找到社会的“大风口”,争取做一头“风口上的猪”。
时下,热风横刮: “读书会”热、“心理工作室”热、“国学热”……
也难怪,人一富了,就怕别人看出自己没文化,加入个“读书会”,可以装点门面;人一闲了,无事生非,整天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心里有病,要到心理工作室,跟随导师的引领,去“发现自己”,去“自我成长”;温饱思淫欲,就白日做梦,想穿越到古代,做“王孙公主”,这得学点“之乎者也”才行呀。
富人们要附庸风雅,要比着花钱,的确有机可趁。但问题又来了:经典太厚,无法静心阅读,再说也未必能读懂;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需要具备医学、生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基础才行;国学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十年寒窗苦”。
不行,这些都太慢!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再次发挥巨大的作用:肚子里的知识,只有行家才能鉴别,而编织几顶绚丽的帽子,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很容易聚焦目光,成功吸粉。
不信你试试!
你只管背下100条畅销书目,读读标新立异的书评,记下50条别人听不懂的“金句”,恭喜你!已经成为“资深的领读者”,你可以搞个读书会,或者创办“遇到·XX”书社,或者临水而居,开一家“栖云居”,摆上古筝,顺便卖点咖啡和红茶,收入足以羡煞小公务员们。
关于“心理学”和“国学”,两者都不必深学,诀窍在于混搭杂交,绝对混血儿吃香。
奉送一个成功案例,拿走不谢。
某学校一老师,家贫才庸,挣钱没路、事业无望。某日突发奇想,跑到外地弄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报了 “心灵导师班”,学习如下主题:“自助助人”、“灵修——发现最美的自己”、“正念——提升你的正能量”、“感恩伤害你的人”等等。
又背些纳兰词和白落梅式的金句,索性辞掉职务,套上唐装长袍,摇身变成XX“首席咨询师”,“长期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及相关培训工作”,把什么“正念训练营”和“心理工作室”搞得风生水起,一时弄得众多老师心里痒痒,再也无法安心教书,有的干脆辞职做了他的弟子。
是呀,教师工资不高,又没外快。 “心灵导师” 陪人家唠嗑,一个钟头就挣五百,还能获得 “救世主”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随着各类“心灵成长班”、“父母必读班”的纷纷出现,失眠症患者骤增,而且市“康宁医院”人满为患,即使医院资质最浅的护士,也能够分辨哪些是新来的患者,因为他们呢喃自语时,独具特色: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的伤害,成就了我,感恩!
已然如此,不如放下包袱,活在当下。
遇见最好的自己。
……
大伽们在恍兮惚兮中升为“地仙”,带着悲天悯人的帽子,还不忘低头俯视众生,至于他们脖子疼不疼,非我等芸芸众生能够猜度!
2019.3.2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