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下班回家,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接到领导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虽然不喜欢这种沟通工作的方式,却也没办法,在公司的时间有限,难免会有这事没有机会深入探讨,牺牲一部分下班时间总好过留在那么冷的办公室加班。
这样想的时候,心里也就舒服了。
许多事,不过都是我们的一念之间,以怎样的心态看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这个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很难再清楚的划分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了,电话网络随时随地高效沟通,脑袋里也不得不跟着一直装关于工作上的事,不然,就真的跟不上节奏。
金钱:
菜市场里好像再不见从前人头攒动的场面,偶尔进去转一圈,会发现有些冷清。
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消费时代,人们对琳琅满目陈列的物品好像开始免疫,没有几年前的欲望,看见什么都想搬回家里。
那时候看书,羡慕书中描述人应该过的减法生活,不被物质所累,让自己简单轻松。
而今,就算不看那样的书,也能越来越精简,生活中太多东西都被推出家门,留下的都是经过挑选确认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必需品。
当我们的生活到达一定的阶段,心态开始变化,不在于有钱没钱,年龄越大,想要的东西越少,这很奇怪。
健康:
同事的孩子病了要打吊针,是扁桃体发炎,轻的时候没发现,直到开始发烧吃药不管用了,才去看医生,想想也知道,根本不用多废话,直接打针。
我不是医生,从没特别关注医疗行业。只不过偶尔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呼吁不要静脉注射的帖子或视频,每次看完,都很震撼,却无从辨别真假。
不管怎么说吧,现时代的医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医疗,也是医疗过度。
一些个根本不用静点的小问题,也逃不过被一杆子打到拼静脉的境地。
孩子那么小,真的能承受一瓶有一拼冰凉的药物液体进入身体,而没有任何副作用吗?
一方面是发言的扁桃体,另一方面是慢慢渗透进孩子体内的抗药体,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接受后者吧。
就像都说熬夜不好,但还是有很多人凌晨以后才睡,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不好”的结果出现的太慢,至少现在不能不用付出更多。
健康真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才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家人的身体健康。
人际关系:
闲聊,说到当年生妞儿很辛苦,她听了有点动情,就主动剥了一个柚子,表示想要慰劳我~
这感觉还是挺好的,温柔也温暖。
人和人,哪怕是亲母女,也要做好内部沟通,有触点,就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