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我的水平只适合按照笔记教的套路,去规规矩矩的写一篇人物稿。
我说:老师你高估我了,我照着笔记也不一定能写出来,但是我比较自知,知道自己的水平,但是我会把上稿的时间缩到最短。
其实,写一篇人物稿,确定人物后,就五个关键点:
一、读人物传记。
二、列出人物故事。
三、定选题。
四、根据选题,挑素材。
五、动笔开始。
然后写完就行了。
这个过程不只是展现写作能力的过程,更是展现你对人物有多了解的过程,你对人物了解的越多越深,你写的人物稿就越深,若是你简单浏览了一遍人物传记,那你很可能只能抄别人的文章,因为你对人物不够了解,难以下笔。
而且写人物稿的时候,还得了解当时的历史是个什么情况,所以非历史专业不能随意写,像我这样的小白,只适合挑选一个朝代,认真钻研,专门写这个朝代的人物。
每个人物都写一篇人物稿,都要以老师教的格式去写。
现在我之所以上不了稿,两个原因:
一、对文章的结构不够敏感。
例如:上次写徐霞客,把主次都搞反了,明明是通过徐霞客点名“守”的重要性,结果我是通过守引出徐霞客。
可见我根本搞不清主次。
这是对文章结构不够精通所导致的问题。
二、读书太少、不专,以至积累不够。
例如:现在你让我说那个话题,我能立马成篇,不是写不出千字文,而是上不得台面。
大概一年前,别人赞美我懂得多的时候,我就说: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广泛性强,但是缺乏专业性。
但那时我始终不知该定在那个专业,如今借人物稿这件事,那就定在历史吧,把三国这段历史研究透了。
每一个人物,有头有脸的。每一件大事、小事,上得了台面的,都要记录并且写成文章。
一来解决写作素材问题,而来锻炼写作技能,三来赚点零花钱。
目前学习三国历史的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三国史话》……
发发牢骚: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简书真好,把文字发出来谁也看不见,所以啥话想说就说。
其实,坚持也是有门槛的,门槛是稳定,想想看:你租个房子,一段时间后换了个地方,又一段时间后,又换地方了。
这种情况下,是没法坚持的。而且有些时候,不是自己非要换地方,而是没办法,真没办法。你失恋了,但还在一起工作,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是不是很尴尬,总不能让人家女的换工作吧,找工作又这么难。
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这个是指内心理想,而不是行动,即便是孔子,被厄于陈蔡时,也做不出任何有实质性的行动,不过是祈祷上天而已。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所以,切不可造次,但凡破坏稳定的就要扼杀在萌芽,不能犯第二次错。
要学《肖申克的救赎》,秘密憋在心里19年不说,这才是高人。
再次申明:以后在简书,再也不发牢骚了。
写作方向是自我管理、以及鸡汤和我上不了稿的人物稿,最好多用文词,提高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