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叫《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讲的是啥呢?一句话概括,就是用笔记本做笔记,并让笔记本成为创意的源泉。
或许有同学会说了,现在还用笔记本,太落后了吧?我可是两个云在线笔记的会员!20G空间!再不济,我还可以用手机收藏夹和备忘录呢!
说实话,这本书刚拿到手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读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因为书中的做笔记方法,正好解决了我们使用云笔记、收藏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说,看似落后的笔记本,却能比云笔记更科学更高效。
有同学又会说了,用云笔记时,没啥问题啊!下面,我就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总结一下,你看有没有同感。
我总结问题一共有四个。
第一,容易忘。比如,我们浏览网页或者微信时,遇到有用的素材,非常开心,哎,这个说得好有道理,果断收藏之……有时甚至只读个标题就把整篇文章收藏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收藏夹有成千上百条信息,可用的时候却一条也想不起来。
第二,分类难。为了解决容易忘的问题,我们会使用云笔记的分类功能。但有些素材是很难分类的,比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是放在“音乐”的标签里呢?还是放在“教育”的标签里呢?如果放在“教育”这个大类里,是放在“惩罚的危害”里呢,还是放在“爱心式教育”里呢?或者还有其它分类?这种时候,我们总会犹豫不决,浪费时间,担心分类不完善,以后找不到。
第三,无法反复阅读。使用分类法收集的素材,一般都是整篇的文章,一个主题数十篇,甚至上百篇文章,包含了大量的冗余信息。想重读得抽出很长很长的时间。不信的话,打开云笔记,随便找个主题,看看你有没有重读的决心。
第四,素材不能产生创意。我们使用云笔记,一般都是确立主题后再寻找能支撑主题的素材。从主题到素材,这是一个有意识的创作过程。而源源不断地创意往往来自我们的潜意识,是从素材到主题的逆向思维。无法反复阅读的云笔记,也就无法活用这些素材,不能在潜意识中给创意提供任何营养。
那么,《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提供的“一元化笔记”法,是如何解决这四个问题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种素材混在一起,反复阅读,反复加工,让思维发散起来,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
创造这种做笔记方法的奥野宣之,是一位“学习方法论”培训师,因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大受欢迎,光书就卖出了50多万册。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因为他本身就是这种“一元化笔记”的践行者。
下面,我就分两部分来介绍一下,如何做到“玩转笔记=获得创意”的。
第一部分,如何做一元化笔记。
第二部分,如何用一元化笔记来获得创意。
一、如何做一元化笔记
奥野宣之在书中提出了“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三原则,这些名词听起来很玄乎,其实都是吓唬人的。
做“一元化”笔记其实很简单,小学生都能学会。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然后只遵循一个规则:只要让你心中一动的素材,那就不分位置、不分颜色,不分类,按年月日排好时间顺序,全都放入其中。
对,不管是啥,日记、工作日志、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创意变签、重要复印件,只要让你心中一动,全放进去。可以手写,也可以粘贴,为了增强对素材的印象,这个加工过程不可少。
操作细节分下面几个小点,都浅显易懂。
1、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
比如R代表阅读,M代表电影,P代表计划等。符号方便记录,方便检索,还能保密,别人看了天书一样的笔记根本不知道你写的是啥。
2、用“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
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想法,用“☆”标记后再写。
不断重复记录和想法,“○”和“☆”交叉出现,很像葱段和金枪鱼为食材的火锅料理,所以称之为“葱鲔火锅式”笔记。
3、使用节奏分割线
每一条笔记使用______________分开,每一天记录使用____x_____x_____x_____x_____分开。
4、附上标题,方便阅读和查找
比如,“邓巴数字(150)”这条笔记后,可以附上“高效和节能”的标题。
5、空一行书写,以便再加工
空一行的好处是,如果回头再重读笔记,可以补充新内容或者对这个问题的新看法。
6、卡片粘贴
奥野宣之提议随身携带小卡片,在不方便用笔记本的地点,比如地铁上,就可以用小卡片随时记录灵感,回去后粘贴在笔记本上。除了卡片,可以用胶带或者胶水粘贴其它“心中一动”的东西,比如图片、树叶、硬币等。
7、文本粘贴
如果需要粘贴剪报之类的文本,那么要在文本上以直线、浪线和圆圈画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8、索引
如果笔记做得多了,比如奥野宣之本人有二百来本笔记,那就需要索引了。
索引也用手写,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比如,“189 130630 阅读 《孤独者》”,意思就是“在第189本笔记上,13年6月30日,阅读了《孤独者》”。
索引特别多时,可用EXCEL表格录入进电脑。建立索引时,只选择日后检索可能性比较高的。比如认真书写的读书笔记,想重读的书评,构思和设想,重要笔记等。
这些就是“一元化笔记本”的全部要求了。回头总结一下,找个笔记本,以时间为序,把能让你心中一动的东西统统放进去,可以手写,也可以粘贴,笔记本多了,就做好索引。
二、如何用二元化笔记来获得创意
说到这儿,你或许又会产生新的疑问: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笔记,真的能生成创意呢?又是如何来生产创意的呢?
奥野宣之把生产创意的过程分为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五个步骤,做起来一点也不难。
1.收集
这一步是基础,上面说过了一些。做笔记时,要通过手写、粘贴、标记、划线等加工方式,让素材在我们头脑中会留下深刻印象。
还要记录下我们的想法。比如,通过“葱鲔火锅式”笔记,或者临时想到的碎片化创意,我们把想法写在笔记上。这些都是“自己的声音”,这些原创的想法将成为创意的核心。
此外,我们还可以带着问题意识来记笔记。长时间琢磨一个问题,那么要把每次想到的碎片灵感都记录下来。比如,打算写一个推理小说,人物性格、故事背景、核心诡计等等,平时想到啥,就记录啥,这样收集起来,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你看,单从收集这个步骤,一元化笔记就比只收集、不思考的云笔记强很多了。
2.咀嚼、发酵
这两步的核心是“反复阅读,反复加工”,从各种角度审视和分析素材,具体方法包括阅读划线部分、标记和加工、索引交叉参考重读各个主题等。
标记和加工上面都说过了,现在简单说一下如何用索引交叉参考笔记。比如,第1页和第50页是同一主题的内容,那就在第1页和第50页的笔记本顶端切口位置,使用标签纸做关联标签。这样,以后再读时,就可以把这两页直接关联阅读。
“一元化笔记”的优点之一,就是所有素材都集中在一个笔记本上,所以我们经常可以无目的反复阅读。
喜欢读书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拿起一本以前读过的书,发现一个素材,心中会想,我现在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素材;偶然发现几年前在书上留下的笔记,会忍不住想,没想到当时我是那样看问题的……
笔记同样如此。通过反复阅读,笔记内容就会一点点深入到潜意识之中。你的想法也将获得成长,甚至和其他的想法链接起来,形成新的知识。所以,只要日常坚持记笔记,这种知识就会不断积累。持续这样做,就会进入“玩转笔记=获得创意”的良性循环。
3.顿悟、具体化
这部分主要包括卡片重组和大号纸张移植两个方法,也都不难,最多是费点时间。
卡片重组法啥时用呢?比如,想写一个思考过的主题,这个主题已经在笔记中有过很多记录。那么,用卡片将主题内容抄写下来,做好索引,平铺在桌子上,你会看到很多出人意料的组合。比如这个材料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个主题竟然可以使用这个金句……卡片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移动,这样就可以反复排列整合,寻找更恰当的逻辑关系。
简单说,不同卡牌放在一起产生不同效果玩过炉石传说、三国杀等卡牌游戏的同学,都很容易理解这种卡牌重组法。卡牌重组法适合思考无法光用头脑完成的长篇文章或者书籍。
大号纸张移植信息法就像把花苗移植到花坛里一样,将记录在笔记本上的素材移植到其他纸张上,比如A4纸上。将这比重组法方便,但只适用于已经有了基本思路的情况,比如一万字以内的文章以及就某一主题数月思考内容的整理。简单来说,这种移植法就像照着笔记列提纲。因为誊写笔记时也会有新想法,发现各个素材意外的关联性,获得新视角的重要环节,所以这并不是浪费时间。
回头总结一下第二部分,一元化笔记“简洁而不简单”,通过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和具体化,这种笔记能有效完成孕育创意、生产新知的任务。这是云笔记做不到的。
说到这,如何做一元化笔记,如何用一元化笔记获得创意这两个问题我就说完了。如果为了学以致用,本文读到这儿就可以了。
下面我要说的,是这种怎么看都是漏洞百出的笔记,为啥能成为创意的源泉呢?
对,就是琢磨一下一元化笔记的原理。这部分散见于《如何有效整理一本书》中,并不是很详细,所以我自己给总结了一下。声明一下,这是我自己总结的,觉得道理不通的,大家可以不接受。
说这个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到底啥才是创意。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所以,创意的本质不过是在具体情境下,对既有事物进行出人意料的组合。具体到写作上,创意就是对我们日常收集素材的重新整合。
一元化笔记有效,首先是培养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反复阅读笔记的同时,不受限制、不依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理解素材,整合素材,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
同时,一元化笔记还保留了潜意识层面的关联性。奥野宣之认为,一个人关心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兴趣和工作,看起来两件毫不相干,但在一个人身上,必然会在某种角度上存在着共同点。这就如同地面上的支支独立的竹子,在地下却根须交错。所以,虽然素材杂乱,但我们阅读时,会在潜意识中获得关联性。
正是因为同时具备思维发散性和潜意识关联性两个特点,一元化笔记“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漏洞百出的大杂烩,却能加速思考过程,找到新视角和新的切入点,获得灵感和想法,并将想法变成成果。
用奥野宣之的话来说,一元化笔记看似一片混沌,毫无条理,然而事实上,人们的大脑不就像这个笔记本一样处于混沌状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