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从万达在惠济区开了一家店之后,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当然是闲逛的常客,逛衣服我提不起多大兴趣,而且总是感觉实体店的衣服种类很少,想要的风格总是买不到。
最常做的就是到那里看电影。因为同行的人喜欢看电影,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为此而去的。
一直想给电脑贴一个屏保,尤其是键盘膜。本来想去科技市场,但是由于时间较晚,且想去万达看电影,想着大学城应该有贴屏保的地方,所以就径直前往。
可是我们还是失算了。
2
把车停在师范学院的门口,步行寻找修电脑及贴膜的地方,一百米没有,二百米没有,三百米没有。好不容易看见一家,也主要是给手机贴膜,电脑膜不好,且不管贴。只卖膜。
因为都在文化路上,决定做公交车到科技市场。虽然我好像知道科技市场是下午五六点下班,但是同行的人非常确定那里晚上一定也有营业的店。
很不幸,事情还是按照我预想地发生了。先是沿着文化路走,很少有亮灯的地方,亮灯的大部分都是卖手机的。放弃文化路之后,又拐回来沿着东风路走,很多店都已经关门。
走了大概有一百多米,看见一家亮灯的,试探着进去,问可以贴电脑屏保吗?说可以。问价格。说一共70元。
感觉他是在趁火打劫,坐地起价。
沿着东风路南边和北边各转了一遍,没有,没有可以贴屏保的地方。
3
坐公交车原路返回,心中恼怒异常,似快要爆炸。
首先,我感觉明知道贴屏保的都在科技市场,可我们还是执意要到大学城去,这本身就是决策失误。即使大学城有,那价格也会高出很多。
其次,没有比科技市场做这种事情更专业的地方了,而且那里店面多,可以搞价,可以对比。
可我们还是图省事,直接去了大学城,本就是冒风险的事情。而我还因为价格贵拒绝了一家可能稍微专业一点的店。
开始失望,失望变成愤怒。
4
最后决定到大学城买一套膜,自己回去贴,因为人家不管贴,且自己贴还便宜。可是没想到更悲惨的事情就要来临了。
这是我第一次贴膜。当我拿起购买的两张膜时,我突然意识到似乎还需要什么工具,我就找来了家里唯一的可以裁剪的剪刀。当时我依稀记得别人都是用刀片的,但是具体怎么弄我都忘了。
膜比电脑外壳要大,肯定要剪掉一部分。我决定先贴上去,然后再按照外壳大小来剪,因为不贴上去根本就没法剪。
一点点揭掉贴在外壳上,第一次放上去的时候里面都是气泡,怎么捋都下不去。重新撕开,再贴上去,依旧如此。最后索性不管。
然后开始裁剪。没有用尺子划线,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剪,贴着外壳边,一点多一点少,参差不齐,像狗啃一样。
贴完外壳,觉得真是不忍直视。那时已经十点,快到了我的休息时间。
但是还要贴屏幕贴。状况百出,气泡几十个,剪的方块多的多,缺的缺,实在没办法看。最后一气之下把它剪烂扔了。
5
这就是我的贴膜史。
花费30块钱买的膜全废了,当垃圾了,再贴还要再花费70块钱包给别人。
同时,一晚上的时间浪费掉了,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一晚上,我可以看几十页书,我可以写一篇文章,我可以寻找几个标题,可以捋捋思路。可是我都送给了无用功。
由之带来的更是懊恼和烦躁。
现在最讨厌的就是浪费时间,所以我会一直因为耽误了一晚上时间而烦躁不安,觉得自己不可理喻。同时因为这件毫无结局的事情还耽误了休息时间,进而会决定第二天起床的时间。
所有做不好的事情我都会怪罪到自己没有到正确的地方找正确的人贴膜这件事情上。
6
由这件事情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钱能解决的事情,尽量自己不要动手。但是并不是让你好吃懒做,而是让你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第二:是自己专长的事情自己做,如果自己不擅长,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可以得到最满意的服务和质量。
第三:要坚信自己的判断,不要为别人所左右。因为别人的猜测而动摇自己的认知,最后证明自己最初是正确的时候,那种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第四:做事情不仅要找专业的人,还要找那类服务聚集的地方,方便找到最合适的。
第五:事情做得好坏可以直接影响自己的心情。
7
我一定会选择“节省一晚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