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写了篇与手机有关的文章:讲的是电影《来电狂响》中,让几位参与者必须分享手机中所有来电、短信、微信,毫无保留,结果不容乐观,每个人都暴露出了不为人知的隐私。简友想探讨的是像夫妻、伴侣这样亲密的人是否应该公开彼此的手机,无任何隐私。简友的态度也是明确的,既然都建立了无比亲密的关系,那就代表彼此信任,彼此之间就不应有隐私这一说法。这一观点我是赞成的。今天,我想探讨的是手机对初高中时代的学生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离手机越近,离好成绩越远",这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老师和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的观点。
这种观点在我身边就有鲜活的例子,一位重点高中曾经优秀的学生,考试总是全校名列前茅,不出意外的话上清华、北大也是可能的。然而一语成谶,出意外了,因为手机。去年七月,迷上了手机,虽然老师一再强调不准用手机,更不准将手机带至学校,可家长觉得孩子离家远,方便联系,孩子一贯成绩好,配个手机也无妨。可事与愿违,没多久孩子便沉迷于游戏,成绩急剧下降,后来承诺给他一个月时间,他一定不玩了,再后来找各种理由不来学校,最后只得办了休学,孩子承诺下一学年一定好好学,又是承诺,让我们不得不为他的未来担忧。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那就说说认识的另一个孩子,上高中后,家里给他配了手机,刚开始手机不带到写作业的房间,偶尔出来看看;后来说有些题得上网查查思路,将手机带到写作业的房间;再然后得听听歌,听听相声、看看纪录片,放松放松……到现在,进门,拿手机,戴耳机,一气呵成,手机从进门到睡觉前,一直都在手上,自此,脑子越来越懒于思考,成绩停滞不前。
还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手机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学习知识的工具,应该尽早接触,多接触,否则和社会脱节,甚至跟不上时代。少数家长和大部分学生持有这样的观点,更有甚者,抨击百分之百的老师不支持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只是方便老师的管理。
持有这种观点也有真实的事例,一个孩子,上大学之前,家里高压政策,一直杜绝使用手机。孩子上了大学,离开了家长的管教,因从未用过手机,对手机过分好奇,迅速沉沦,最终不能自拔。
手机的确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也确实存在无限的学习空间,但每个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侧重点,学生时代主要任务是学习,众所周知,现在学校课业繁重,利用手机学习的时间少知又少,更何况绝大多数孩子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书本知识尚不能融汇贯通,所以他们口中所说的利用手机学习只是借口。
我以为这两种观点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度,一个是自律。凡事有度,理论上只要把握合适的度,一切都不是问题。但现在的青少年心智尚发育不全,面对诱惑,无法抵挡,以至发展到主次不分,错过学习的最好时光。说到这里就要说到自律,自律应该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应该不分年龄阶段,就象有人总结,一个人不具备自律品质的人,失去了管束,也会出问题。
手机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毕然带来一些不良影响,30岁颈椎就出问题,40岁眼就老花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我还是呼吁学生时代尽量将你的手机束之高阁,否则只能是你学习的干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