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曾国藩传》的人物传记,在近几年一直成为社会阅读热点。我感觉,之所以广受读者欢迎,与其多维度的价值呈现及人物本身的传奇色彩密不可分。
这几天,我阅读这本书,已经上瘾了,早上一睁开眼就去读,晚上睡觉前也必须读,欲罢不能。
在晚清,关乎大清国运的几件大事,曾国藩都参与过,而且在整个事件中,都担任要职,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一个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倡导洋务运动。
纵观曾国藩的职场生涯,他27岁中进士,进京为官,到61岁去世,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了34年。其实,他在京城做官只做了12年,只占到了三分之一。
曾国藩在少年时代刻苦钻研,勤奋好学,考了7次才中秀才,他的考学之路还是比较坎坷的。但他接下来的路却很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曾国藩考上了举人,接下来又中了进士,还考入了翰林院。
29岁这年,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开始了京官生涯。此后的十年,他连跃七级,风光无限、一时无两。
他既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也不是一个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之人,是怎么做到在官场上如此春风得意的呢?
纵观全书,我感觉有三个原因。
1、自身的努力
2、遇到了贵人
3、道光皇帝的赏识
自身的努力。曾国藩坚持写日记、每日自省,记录言行得失,数十年不辍。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真的是太难得了。
他在三十岁那年,立志做一名圣人,并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flag。
许多人立flag,就仅仅只是flag而已——年初豪言壮语,年末啪啪打脸,然后苦笑一声、自嘲一句,继续立着来年的flag。
可曾国藩却是一个想到便务必要做到,且还要做好的“实心眼”。
他知道自身有许多不足之处,他开始写日记给自己立规矩、定计划,想必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进行复盘反思。
在少年时代,我们从文字里就可以看出曾国藩刻苦学习的劲头,想必在成年后的职场上,终身学习的习惯肯定如影随形。
遇到了贵人。贵人不是从天而降的,我感觉,从这里就开始凸显出曾国藩的高情商和处事原则了。
这个贵人就是他的恩师穆彰阿,他非常爱才,喜欢招揽人才,对曾国藩提携有加。不仅仅是因为曾国藩谦恭有度、朴素无华。还因为,曾国藩会审时度势。
穆彰阿,是道光皇帝的眼前红人,权重高,是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在鸦片战争中,穆老师是投降派,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而这时曾国藩站在了穆老师这一队。之后,穆老师成为曾国藩的贵人,举荐他,那是肯定的了。
曾国藩一生都很感念穆彰阿,但他虽然爱交友,却在与上级交往这件事上很会拿捏分寸。
他虽然敬重穆彰阿,却不是一味抱大腿,完全保持在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内。所以之后穆彰阿倒台,也没有牵连到曾国藩。
看看,曾国藩,是不是高情商?
再说点题外话。以至于后来的曾国藩统帅湘军时,又遇到了另一个贵人——权臣肃顺。在肃顺的提携下,曾国藩当上了两江总督。
但曾国藩同样与肃顺保持上下级必要的距离,没有建立私交,所以在慈禧政变肃顺被杀时,曾国藩非但没有被牵连,还获得了慈禧的信任。
书中的经典语句:事实证明,这种恭敬有别、亲疏有度的交际法则,在曾国藩后来的人生路上帮了他大忙。
所以,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职场上,不要刻意地站队,跟上下级要保持距离。跟同事,也要保持一定的边界。
曾国藩选择不与上级私教,并非他清高或“不懂事”,恰恰是因为他不想钻营取巧。跟人跟对了顺起来确实顺,可是一旦跟的人倒了,自己也会受牵连。曾国藩所求是踏踏实实、不走捷径。
曾国藩选择不与上级私教,并非他清高或“不懂事”,恰恰是因为他不想钻营取巧。跟人跟对了顺起来确实顺,可是一旦跟的人倒了,自己也会受牵连。曾国藩所求是踏踏实实、不走捷径。
曾国藩的低调、谨慎,这是做人难得的品质。这个品质真的是贯穿了全书。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他坐的娇子,是最朴素的,穿的官服,还打补丁。一个二品大员,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
在后面的章节里,他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苦战了数十年,艰苦可想而知。但是获得成功的那一刻,他没有孤芳自赏,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谨慎做人。
他担心朝廷官员嫉妒他,也担心清廷皇帝对他起疑心,怕他太强大,会篡夺皇位。他的做法是,低调做人,自动裁员湘军,自剪羽翼。
看看,这种高情商的人,多么难得啊。谨慎、低调。这是曾国藩职场上的处事法则。
曾国藩在京城的交友。他还是非常注重社交的。古人很重视交友,因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所以交友的质量、朋友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能有多宽广。
曾国藩也很社牛。一开始他为人处世不够周到,经常得罪朋友。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不断反省改进,越来越懂得为他人着想,朋友也就越来越多。
曾国藩也很社牛。一开始他为人处世不够周到,经常得罪朋友。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不断反省改进,越来越懂得为他人着想,朋友也就越来越多。
后面的章节,他跟左宗棠发生口角,发生不愉快。他也会主动放下面子,反省自己,为了大局主动求和。
曾国藩的性格里,还有一点值得学习的是,特别会读心术,拉拢人心。曾国藩的性格里,还有一点值得学习的是,特别会读心术,拉拢人心。
你们看看,考生们怎么不感恩戴德?拉拢了人心,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获得了皇帝的赞赏。
联想到后面的章节,曾国藩使用了同样的读心术、拉拢人心的招术。太平天国被攻破后,大将军李秀成被俘虏。在审问时,受到清廷官员的毒打,让他招供,但是李秀成嘴巴严实啊,一直沉默。
曾国藩来了,他给李秀成松绑,安排人给他疗伤,和颜悦色地说:你是个有才之人啊,我很赏识你,要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咱们俩可以成为知己。
曾国藩来了,他给李秀成松绑,安排人给他疗伤,和颜悦色地说:你是个有才之人啊,我很赏识你,要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咱们俩可以成为知己。
啥都招了,把太平天国从成立,到壮大,到瓦解的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地清清楚楚。
大家看看,学会拉拢人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大家看看,学会拉拢人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经典名著,值得我们常读、常思、常析。
———— / END / ————
伴读营招募
“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诚邀你的加入,
让经典好书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宽阔天地的心门。
1、喜欢读书,希望翻阅山海的你。【却没有时间读书】
2、想读书,缓解压力,改变自我认知和现状困境,却找不到突破口的你。【无法静心读书】
读书、写字,看遍世间百态,烟火人间。分享生活理念,小故事大感悟,愿我们都能在时光深处,遇见花开满径!
简信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