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研》后记

《一线教师是如何进行教研》的后记中,刘校老师提到,他利用暑假 20 多天的时间,每天写一个章节,完成了本书第二节的内容。假期里,他还回家见了有 40 多年交情的老朋友,欣赏风景,痛快地喝了几场酒。他觉得假期可以随心所欲地睡懒觉,但还是习惯在 6 点多起床,不是因为早读课的压力,而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23 年,他参加了希望是教师学习中心的培训,发现小学教师是主力,高中教师却很少参与。高中教师之所以很少参加,主要是因为从早上 6 点多一直忙到晚上 11 点多,没有时间和精力自我充电。但刘老师认为,这不是教师应有的生命姿态。

今晚读书会上,有老师提出,高中教师怎么安排时间,其实只是想敲一敲这扇门。基础教育阶段,千百万教师都面临类似情况。一定要让同行们知道,只有走出平庸的忙碌,走进中国教育科研,教材才能逐步回归育人本位,建立必要的教育理性,摆脱各种枷锁,成为纯粹的教师。

本书第一辑主要讲教育写作。刘老师经常开设教育写作相关的讲座课程。虽然很多事情因为压力而不得不做,但他相信一些教师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规律的不懈探索,才投身于教育教学。

第二辑主要是他在审查课题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作为评委,他阅读了一些省级课题的立项和相关资料,发现课题主持人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决定写一部系统的介绍。会计研究书让同行了解会计申报和研究的基本要求,真正让课题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也坦言,自己 30 年的课题经历并不能算非常成功。课程申报和研究生课程的密码,他强调,除了行政层面的申报、审批和立项,各类课题更希望同行能像他一样,按照自身兴趣,数十年专注一个专题深挖下去。课题固然可以服务职称评定、晋级评优,但更应该服务于自身的专业成长。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阅读了不少参考资料,扩展了视野,提升了能力。阅读就是这样,让思维更清晰,目标更明确,行动更有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