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我们知道有个很好用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利用好它能够将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效率,上次做的关于《极简学习法》的思维导图我非常欣赏,它可以让你对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说白了,这就是编知识网。
今天,我们来聊聊怎么编织更好的知识网。高考六科知识的总量是确定的,也就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是确定的,这样你学习的总量也是确定的,咱可以把它想象成6张“知识网”(像蜘蛛网一样):数学之网、语文之网、英语之网、物理之网、化学之网、生物之网。
这六张网上的知识总量,你要清楚(就是我们说的考纲内容),但具体的知识点,你却不能完全清楚,因为它是零散的,平铺的,外在于你大脑之外的。而学习是需要你将这些散乱零碎的知识一点点儿织成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网”,就像蜘蛛一样,不断地吐丝编织,最终形成“捕食屏障”。
当然,所有学生大脑中肯定都有“知识网”,只是这网的质量可太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密,有的疏;有的漂亮,有的杂乱;有的还有大窟窿,有的只剩下几根丝无力地风中飘摆……可以说,你编织的学习网的质量决定着你的成绩!
有的优势学科或者学科的某部分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点,你可能织的比较密,相反,薄弱的部分你可能网织得比较宽疏。考试呢,其实就像箭一样,朝你的网射过来,网密的地方箭就弹回去了,分就得着了;网疏的地方,箭穿过去了,你疼了,分就被扣掉了。考试得分高低,就看你织的这个网是否密实。
这个你能够理解对吧,但孩子,问题是你知道自己的“知识网”哪不够密吗?
现实情况可能是,知识网密的地方,你还在往上编织,而有窟窿的地方,你却一直忽略着,所以成绩就可能一直提不上去。
所以,快速提分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寻找并编织网上那个稀疏的、有漏洞的地方,一个儿一个儿地补。怎么做?利用好“考试””练习“,包括错题集来反馈呀!
我们在《极简学习法》中提到“考试、练习反馈”的方法,有的同学就把它用到了极致,一份考试题做三遍,在做第一遍的过程中,你要学会对题做不同的标记:有的题你一看就会,标记;有的题似是而非,模模糊糊,没有把握,标记;还有的题根本没思路,标记……
做完卷子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分析错题,找出知识网漏洞——
如果是简单的题目,你因为马虎错了,也知道哪出问题了,那就重做三遍,重复重复再重复,把这地儿修补密实,这样,我学习一分钟,就填一个洞,再学一分钟,再填一个洞……这是可以轻易拿到分的(其实这样的分是不该丢的,但如果丢了,马上补,会立竿见影)。
但如果是你完全不会的题,那代表你知识网上有“大窟窿”啊!那得赶紧问老师这道题怎么解,找到思路和相关知识点,再找到相关的例题,然后整理错题本,间隔一段时间反复做几遍(一天后,三天后,一个周后,一个月后),直到你确定不会错了,这样,这窟窿也填上了。
还有的题是你蒙的,但蒙对的,这样的题也要重视,也要填窟窿……
所以高效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发现窟窿,填窟窿,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填,填一天、一个周、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两年,把该填的窟窿都填完,那时,你什么题都能解了,知识铠甲就有了不是?考试的箭就射不穿你的知识之网了,你还能得不到高分吗?
而且,精准填窟窿,能够使你使的每分劲儿都不浪费。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却有太多浪费的行为,比如往往是已经掌握的很好的知识点了,你还在饶有兴趣地学它,因为那让你舒服,而掌握不好的点,你不会的题,你却绕过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永远有一堆窟窿,成绩怎么会好?
孩子,你要确信,知识总量就那么多,学一点儿少一点儿;窟窿也就这么多,补一个少一个。学霸与学渣的区别,就是他通过考试或者做题的反馈,主动找到窟窿,不躲窟窿,不怕窟窿,遇到窟窿就填,再遇到再填,直到拥有知识的“钢铁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