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上听了 亚瑟·克拉克的“地球末日三部曲”第二部——《遥远地球之歌》,故事梗概如下:
假设1600年后,太阳系将会不复存在,人类必须星际殖民。
需要制订移民策略,目前的情况如下:
1)1600后,必须飞到合适的类地星球生存
2)人类的寿命太短,宇宙飞船速度太慢,1600年都不一定能飞到合适的星球
打个比方,如果八大行星都是在一个乒乓球这么大的范围里的话,那么太阳系就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即使按照光速飞行,还没有飞到合适的星球,飞船上的人类就已经正常死亡了。
该如何制订策略呢 ?
生态学上 K -R 策略。K策略指种群后代高质量、长寿,但是数量较少,
R策略种群后代质量不高、短命,但是数量极多。人类目前在地球上选择的是K策略,也就是追求单个个体的成活率和寿命的物种。如果进行星际殖民,应该选择什么策略?K策略是否依然有效?
由于,宇宙太大,寻找合适的类地行星对于目前的人类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继续选择K策略,则可能还未找到类地行星,人类种群就不复存在了。
最终地球人选择了R策略,分批次向宇宙投放冷冻胚胎,如果胚胎降临的星球适合人类生存,则激活胚胎,机器人将会照料人类长大成人。如果胚胎降临的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则这个批次的胚胎将永远长眠。
该策略的优势:
1)同样大小的飞船,存放冷冻胚胎数量肯定远远高于装载冷冻的人类多
2)如果选择成年人类,无异于将其流放宇宙,听天由命,选谁都不合适,毕竟地球还有1600年
而胚胎在地球人的伦理道德承受范围之内。
《遥远地球之歌》,告诉我们,如果环境发生了改变,人类必须改变生存的策略,才能继续存活。
听完这个故事,也让我联想起来,罗胖子之前提到的 这个时代,我们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移。
这个时代技术在飞速迭代,社会要素在眼花缭乱的重组,没有任何领域还是一片桃花源,可以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下去。我们不能继续像过去的学者,做知识的农耕民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
如果环境发生改变,我们必须改变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