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在简书总看到有人评论这本书,我便心生好奇。《一个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到底是本怎样的书呢?于是,我怀着学习写作方法的目的,翻开了这本书。
大概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100多页的书籍我就已经阅读完毕了。再次回想,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什么写作技巧,而是它真的是“小小”的。小到这本书里面的20个原则,可以用一篇文章去概括。
说是20个写作技巧,但我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是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对于用英语写作的人,这20个写作原则恰到好处。但对于我们汉语写作者来讲,适用的原则将更少。
这本写作书更多地针对非文学类的写作,对于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而言,这本书并不适用。
尽管如此,这本书也还是有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今天,我就提炼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1.说明文写作中,适宜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即先写总结,开门见山。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总结性的话语放在文章的后面,但其实,对于说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主题,开门见山,才更容易达到说明的目的。
王鼎钧在人生回忆录四部曲中提到,先写重点,再写次重点,这是报业的通用原则。因为,采用倒三角的结构,更便于在排版时篇幅的删减。
2.把主题拆解为二到四个主要部分,运用引导句加以引导。
在写作中,“三”是个我们很熟悉的数字。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围绕着“三”进行构思。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是一个能够避免大量出错的方法。
看过很多童话的创作,也都是大量地运用三的重复,我们百看不腻,甚至喜欢这种熟悉感。
3.整合文字,避免杂糅,一个主题结束后,再讨论下一个主题。
有时候,我们的作品之所以看起来凌乱,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相似的观点进行整合。
在写书评的时候,只是照着书本一字不差的摘抄,那不叫写书评。真正的书评,应该是书评人在读书之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优势,对关键内容进行整合的一个成果体现。最终,一本书将会被拆解为好几个主题,并联系更多相同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4.大部分作品浅薄的原因,在于缺乏精准的事例。
为了支持我们所写的内容,在用词上,我们应该尽量地准确,具体。充分的细节当然会使文章变长,但“长”不等于“冗长”。
在选取事例的时候,应该尽量选举具有个性的例子。这会让读者印象更深刻。
除此之外,轶事、引用、类比、明喻和暗喻都能使作品的观点得到更充分的论证。
不仅如此,我们的语言还应该尽量保持简洁。拆分长句,会让文章更清晰。但是拆分长句,并不意味我们全部都要用短句。尽可能地变换句式,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
5.文章的可读性,有的时候不仅仅在于内容,也在于排版和设计。
注意段落之间的空格,可以避免过于密集的文字带来的疲惫感。适当地突出关键词和短语,为其加粗,也有利于突出重点。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阴影等,都是突出重点的好方法。我们简书的markdown,就很好用。
除了作者给出的方法,插入图片,是网络写作的一个优势。但过犹不及,图片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6.最后,文章需要修改。
直到你的文章修改到无可修改的程度,不然,永远也不要说自己完成了写作。
相信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或早或晚地意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就连海明威 ,看到自己未经修改的初稿,都会觉得惭愧。
正如朱利安•巴恩斯所言:
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文章修改,如废墟重建。
end
以上六点,是我在读过这本书后更精炼的总结。希望有志于提高自己写作技巧的人,能够注意这些原则。
尽管,有些原则依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清晰的指明灯依然可以照亮一定范围的路。
摸黑前行太辛苦,我们需要光亮!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