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有家工厂频临倒闭,
厂主一筹莫展的坐在办公室,
他心疼着公司,
但更遗憾已经办了15年的比赛。
在人口只有450万的新西兰,
厂主因不能如期举办比赛,
而亲自出面向公众道歉:
“实在不好意思,
经营不力导致公司破产,
最遗憾的是持续15年的巧克力豆大赛,
要和大家永远地说再见了。”
没想到此消息一出,
让整个小镇议论纷纷,
已经几十年的工厂怎么会倒闭?
厂主那么好,怎么会倒闭?
人们不敢相信,
希望厂主给出具体原因。
厂主也没想到,
公司竟能引起这么大轰动,
他支支吾吾的,
最后在人们强烈要求下,
才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那么,故事要从头讲起,
在众多吉尼斯世界纪录里,
有着这样一条壮观的街道,
整个街长度只有350米,
但倾斜的角度,
却达到了惊人的40°。
这条街叫鲍德温街,
坐落于新西兰南岛的丹尼丁,
在这里,人不仅没法直立行走,
连房屋都是歪歪斜斜的,
但这一独特的景象,
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么一条天赐的街道,
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
骑上单车从上一冲而下,
比一比谁更快到达终点。
而这一奇特的现象,
也吸引了百利巧克力工厂的注意。
刚开始时,它也只是一家小作坊,
但因为孩子们喜欢这里,
家长总带着孩子上来买。
生意就这样做了几十年,
小作坊变成大工厂,
店主也变成了厂主,
这时,有人向他提议,
不如搬到更大的地方,
那样盈利也会更大。
然而,厂主听了却摇摇头,
他说,工厂的壮大,
离不开小镇人民的支持
他是不会离开这里的。
看着孩子们费力的登上斜坡,
买上一块巧克力,
脸上透出的满足感,
是厂主最喜欢的情景,
所以他选择留下来,
支持自己的家乡。
他明白孩子们爱巧克力,
也爱家乡的这条街,
而自己正是因为这两样才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那么,是不是自己也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于是,在2002年,
巧克力工厂在这条世界最陡峭的街上,
开展了一项比赛:
“奔跑吧,巧克力豆”
活动的规则很简单,
每年的7月1日,
工厂会准备上万个巧克力球,
并将它们统一编号。
每个巧克力豆,
只需一块钱,
参赛者就能拥有比赛资格。
待到比赛开始,
被分成三组的上万颗巧克力,
将从街道倾泻而下,
每组最先到达终点的15颗巧克力豆持有者,
将会得到工厂颁布的小奖品。
而此次活动的所有收益,
工厂也将全数捐给慈善机构,
用于救治绝症患者儿童、
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等等。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项比赛格外受民众喜爱,
就连新西兰其他地方的人,
甚至新西兰以外的民众都来参与。
第一年“奔跑吧,巧克力豆大赛”,
就吸引了上千人来参加,
往后越办越大,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
截止去年,参与人数已超过15000人,
有75000多个巧克力豆,
从这条街飞流直下!
更值得一说的是,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比赛,
而厂主也会邀请一些患有绝症的孩子们,
前来参加。
巧克力的甜蜜,
比赛的激动,
人群的聚集,
让孩子们忘乎所以的玩耍,
也让那些遭受着病痛的孩子,
忘记了苦难,
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就这样,
比赛一直持续了15年,
也为孩子们筹集了,
近百万纽币的慈善款。
而今,临近7月,
厂主却宣布遗憾,
整个新西兰都不干了。
厂主解释道,
原来物价低廉,公司盈利尚好,
而今物价飞涨,工厂却不涨价,
还持续举行比赛,导致连年亏损。
而且每举行一次,
就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也有人曾建议过,
不然不要举行比赛了,
或者将比赛得来的资金用于公司。
这些提议厂主不是没想过,
但他一想到,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
还有身患疾病的可怜儿童,
他就不忍心将这场公益比赛商业化。
厂主坚定地说:
“即便亏本,破产,
巧克力豆大赛还是要办下去。”
所以,在今年6月,
一直亏损的工厂,
宣告资金链彻底断裂,
比赛也将无法举行。
然而,当人们知道真正的原因后,
整个新西兰自发组织捐款,
“一家有良知、
有善心的公司,
不该就这么倒下去。”
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出一份力,
你2块,我5块,
短短24小时,
就募集了738万,
等到了第二天,
款项达到1500万。
这一数字代表着,
在人口只有450万的国家里,
每个人都捐助了3块钱,
这连厂主都没有想到,
自己的工厂居然有这么大能力,
整个新西兰都不允许它倒闭。
得知这一消息的厂主,
在办公室哭成了泪人,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只一个劲的说谢谢谢谢…
整个新西兰如此的团结一致,
也让很多媒体好奇起来,
他们采访当地民众,
那么多破产公司,
为什么会捐助这一家?
而人们的回答也很简单:
“我们不懂什么市场规律,
只知道为孩子无私奉献付出的公司,
就该活下去。”
工厂感恩当地居民,
将巧克力价格压低,
为孩子们举行活动,
而民众感恩工厂对孩子们的付出,
自发捐款,善心就这样无限循环着。
而今,得到支持的工厂,
每个员工都感到自豪,
他们说,
他们会尽全力把公司重新经营起来,
今年7月的巧克力豆大赛,也将继续举行!
善意的付出,
感动了整个新西兰,
这家公司硬生生的打破“弱肉强食”的规律,
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比起盈利,一颗善心能使公司走的更远。
或许,有些付出不会即刻得到回报,
但在某一个时间点上,
这些付出终将变成力量,
支持着人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