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多年前伏羲发现了宇宙变化的秘密,就是一切都是从一个整体中生发出来的,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创造了《易经》。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学习《易经》,并提出太极这个词。
那么太极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说《易经》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要表示这个意思,孔子就用了“太“字。这个字由一个“大”字和一个“点”组成,大表示无限大,点表示无限小,两种形态都看不到极限,所以孔子叫它“太极”。
说到“太”字,生活中凡是有“太”字的地方,就会体现出太极的奥义。比如“太太”这个词,一个好太太就应该是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这怎么讲呢?就是做人家媳妇的人,要有分寸,不能不分场合,在公婆面前要最小;关起门来在丈夫面前可以最大,不能大小不分,那就麻烦了。
太极是宇宙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这个平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阳,一个叫阴,而阴阳又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分开就不是一个平台,也合不起来了。
所以说阴阳必须互动,就像男人有时候会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女人有时候也有阳刚的一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世间万物都是变动的,只有变动才有生命,才可以生生不息。
所以我们讲: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就是这个道理。但这里面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规律。一切变化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变太单调,变也有迹可寻。
老子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有相通而不一样的地方。宇宙讲的是自然,一切顺其自然的东西都是对的,有悖自然的东西都是错的。有时候违反自然当时看是对的,但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伏羲经过观察判断出一切事物都是圆的。比如人初入社会有棱有角,在社会上摔打久了,就变得圆润了。这里的“圆”不是圆滑,而是温润圆通。
有一句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常常说这是投机取巧,其实这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难道见人不说人话,要鬼话连篇;见鬼不说鬼话,给它说人话它听的懂吗?
伏羲观察人类自身,一画开天。孔子在《易传》里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的起源,两仪是阴阳变化。伏羲一画开天,就是孔子说的太极,而一画所生出来的阴爻与阳爻就是两仪。
那么两仪怎么生四象的?拿一天的天气来说,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不会太热,因为太阳刚出来,热量还没有完全到地面上,大地还是凉的,所以叫少阳。到了中午地面空中都热了,叫老阳。而到了傍晚,太阳慢慢落山,上面变凉,地面还热着,此时叫少阴。等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地面空中又都全变凉了,所以叫老阴,这时候人们一般就会盖上被子,不然会冻着。
对于人来说,每天有两个时段最重要,就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乱动,休息一会儿,下午就有精力工作。另一个时间段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一段时间是人体造血机能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必须晚上11点前就睡觉,身体才会健康。
两仪生四象,那么怎么生八卦呢?伏羲观察到有了天,天下面还有各种变化,比如潮起潮落;日升日落;地壳运动,山从大海底下冒了出来,绿洲变沙漠,沙漠变绿洲等等。于是给四象上面分别加上阴或者阳又形成了“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卦。
自此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伏羲时代就形成了,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变化。
今天是我读《易经》的第二天,真为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也为古人的智慧和想象拍手赞叹。例如:三条连续的横线是天,天下面动是风,天空中动是火,天下面动是泽;三条断开的横线是地,地下面动是雷,地当中动是水,地上面动是山。
真佩服远古时期伏羲思想,这就是人类在最初一张白纸上创造文化的过程,给后世带来了怎样的启迪和影响,今天的人们都看到了。
有人说《易经》是一部看命占卜之书,曾仕强先生说不是。以前没有接触过也就那么一听,这两天看了书才知道真如曾仕强先生所说,《易经》不是算卦看命,它是一部观察自然变化所形成的宝典。至于有人用它算卦占卜,只是利用了人们对一些事物不理解,没有看清事物本来面目的心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