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梦»读后写 6月16日
说些什么呢?最初读到第一章,凌乱,我觉得我的心是凌乱的,读不下去。直到"沿路欢声笑语,飞到天尽头。"(第一章33页)跳入眼帘,我心一动,再读,"只是这事想来想去,到底意难平。"(第二章93页) ,心又一动。我记起来了: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我又记起来了: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接着读,读到"窗外一轮圆月,静静悬在红尘之上。" (第三章131页),我站起来,走到书架上,翻书。哦,在第一回"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我抓住«是梦»,又接着往下第四章。姜家视为大日子的正月初三,君山大喜的日子,姜远为爷爷唱的祝寿歌«人在旅途»,在姜天成看来大有孤苦冷清的味道,再联想起吃饭时绕梁不绝的靡靡之音,叫人难免生出一种悲叹........(117页), 我又翻那本已拿到手边的厚书。 "当时贾政看完,心内想:'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宝钗过生日,大家猜灯谜,元春灯谜是爆竹,这怕是娘娘得宠如昙花一现,终是好景不长啊!探春灯谜是断线风筝,唉!远嫁不归的三姑娘......,这是那本厚书里,第二十二回,当时贾政的心思吧。
根本停不下来。第五章,雪颖说:"只要这一刀动得好,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222页)。再看厚书第二十六回,薛蟠,贾宝玉,冯紫英娶会,薛蟠见冯紫英面上有些青伤,便问他。冯紫英告诉他们说在铁网山打猎,被猎鹰的翅膀划伤了,又说他的父亲也去围猎了,末了冯紫英说: "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从黛玉葬花吟,到薛宝钗判词,再到中秋节甄士隐家宴上,贾雨村对月寓怀,贾政的忧伤思虑,冯紫英的小确幸; 还有,四个小孩(姜远,姜婷,嘉嘉,老虎)玩摸摸儿,姜远把这游戏叫"白茫茫(第三章133页)",我能想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是的,是的,是梦,让我想到大观园内的很多个时刻,是梦,我嗅到了太多太多«红楼梦»的味道。
自然而然,六章读到结束,不忍合上书。再从头看,第一章我的疑问,阿姐姜颂云在医院,一大家子哭得昏天黑地,"敏儿自言自语道,嘉嘉怎么办呢?最后一面都没看到。" 是啊,颂云唯一的女儿嘉嘉, 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看到。这是为何?曲曲折折到第五章,才知道,她因为一个男人,因为一段感情,方向盘在她手里失了控,肇了祸。那天夜里,三月十六日,是晚上,大概八点半,她的母亲病危,她的父亲五内如焚,而嘉嘉,在狱中煎熬。第一章埋下的包袱,到第五章才抖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典型的曹雪芹手法。
"但凡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姜远......."(第一章37页),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说起江南甄家,甄宝玉论 "这女儿两个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红楼梦»第二回),这用语习惯"但凡"都如此相似。
"一进门,先是他阿妹迎出来,十七八岁,身材高挑,鹅蛋脸孔......"(第六章284页)。再回顾«红楼梦»第三回,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 , 原来姜家的颂玫同贾府的探春一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儿。
"张老师道,比如人每天都要吃饭是情节,到哪天再也吃不动了,就成了故事。"(第一章42页) 。«红楼梦»里那么多次吃饭,到现在,成了一本我们爱读的厚厚的故事。
从孙辈姜远的日记作引,已成故人的祖母,却总是站在窗边,仿佛不曾离去; 以祖母的长房儿媳给她的长孙亲笔信为结篇。母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对孩子的爱,兄弟姊妹之间的爱......,整个家族人之间的的爱,点点滴滴力透一纸一页。
狠狠的记下这些话:
“原来时间真的是流动的,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永远不变。”(10页)
“夫妻么,就是这样,磕磕绊绊,一起走到老,但是最重要一点,不要忘记最初心动的感觉。”(58页)
"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留在梦里头,都是假的。”(72页)
“自家的事自家晓得,外人说三道四,让他们去说,日子都是自己在过,人家又代替不来的。”(108页)
“向前看,其实是看以后,向后看,其实是看以前。”(115页)
“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会是分离。”(115页)
"两种不同的性格里面,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对,而是一种互补,一种融合。婚姻,有人说婚姻是什么,我想婚姻的意义就在这里,把不同的人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更丰富的大家族。”(196页)
"每个人,每个小家庭,大家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尽好自己的本分,聚在一起的时候开开心心,分开的时候潇潇洒洒,这样是最好的。”(208页)
虽然是秋天,也要记得春光的美。(249页)
"从小能在一个有爱、有凝聚力的大家庭里边成长,让我感受到,好的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尽管世界不像我们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美好,生活偶尔也会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更能够打动人,并且推动人类前进的情感,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信任和牵挂。”(263页)
今年初春,我读了葛亮的«北鸢»,序言里说:"这又是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当代小说。" 还有一部呢?我读书甚少,今天读完这本,我斗胆把«是梦»也当作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现代小说吧。
记得那天下午在老街书房碰见Annie徐时,她好认真,用铅笔在书上写着人物关系,我告诉她书的最后夹页有王家姜家家族图表。语毕,我们各自捧书不语。也许很多时候是要俯首沉思,才能渐入佳境。
为«是梦»,所悟。
艾婷 6月16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