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主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描写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封建专制下的黑暗与腐朽。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第一次看《红楼梦》时,其实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看的,毕竟中国四大名著之首,青少年的我们还是应该去拜读一下。因为从小看着《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觉得我不会喜欢这种类型,这也是我十几年都没有翻过这本书的原因。(并不是对电视剧有什么看法,只是当时小女子只想着看什么言情剧)。但是当看了之后,让我深深陷入其中。不得不说,不愧是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就如同真的有这些人的存在,但烦忧的是人物太多,常常理不清人物关系,但却更想要去征服它。
看完第一遍,令小女子最难忘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伤爱情,在我心中,我觉得“木石前盟”远比“金玉良缘”合适。贾宝玉和林黛玉惺惺相惜,默契十足,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彼此心思,在封建制度控制下的大观园里,两人能够共看世人抵制的《西厢记》,而且同是雪芹先生描述出来的封建制度下的叛逆人物,但结局却让我很惊讶,为此还伤心很久!查找了一系列关于宝黛爱情故事,有一说法是:雪芹先生也许本是想让宝黛修成正果的,因为前八十回有这倾向。但高鄂先生写的后四十回却是贾宝玉与薛宝钗最后成为夫妻。虽不能苟同,但这一说法也稍微安慰了我。看《红楼梦》时,个人不是很喜欢薛宝钗,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下出色的大家闺秀,有见识,明事理,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对什么人讲什么话,在大观园里受到大多人的喜爱。然而在我眼里,我却觉得她较虚伪。因为与她相比的当然就是苦情的女主林黛玉,知书达礼的同时又很斤斤计较,在爱情面前又是一个小气的女子,不会故意去讨好每个人,虽有时不能被理解,但却活的自由。也许时代的原因,也就更喜欢这个“有脾气”的女子。在大观园里,虽失去双亲,仍不卑不亢,且敢于反抗,活出自己的精彩!
除了悲伤的宝黛爱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姥姥,一个贫苦人家的老人,同时很懂人情世故。刘姥姥进大观园,用自己的搞笑来讨好贾母,也拿到了自己的报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两极分化严重,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之大。此外,因为王熙凤对刘姥姥平时比较照顾,待到贾府落魄时,刘姥姥出手便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也算是王熙凤一生中做的唯一一件善事的报答吧!同时,也让我相信要多做好事,万一有报答呢!
读完第一遍,感觉并没有理解到它的本质,不能说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但是读完后,心中五味杂陈,能隐约感觉,却不能说出来,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以上写出来的,也只是最初的看法,虽很浅显,但却真挚。
第二次看《红楼梦》时,好像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些,而且更加理解为什么《红楼梦》能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了!逻辑缜密,前后衔接。人物角色之丰富,描述手法之锋利,作品反映之现实,都让人为之一振。
贾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从字里行间就可以反映出这本书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本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在当时男女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下,男子的地位完全高于女子,女子仅仅是男子的附属品,完全没有地位。而曹雪芹先生借“混世魔王”贾宝玉之口说出,才正应了他那“叛逆人物”的身份。《红楼梦》中,对主人公贾宝玉的描述大多用的是负面词汇,纨绔子弟、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性格乖张、好香女色等。《西江月》里评价他:“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看来似嘲,实则为赞,用寓褒于贬的手法来形象突出贾宝玉与世人脱轨的性格,用反面人物来突出主题,即是人物的一大亮点,又是写作的一大亮点。
大观园里,人物数不胜数,性格也是迥然不同。王熙凤的两面三刀让我记忆深刻,就如兴儿所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再合适不过,王熙凤雷厉风行,又毒辣无比。让人叹服,又让人憎恨。让人骂声不断,又不得不佩服她的铁腕。因为野心,所以落寞,最后落得个人人谩骂、孤独病死的下场。但是我却是同情这样狠辣的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独自揽下荣宁两府的大权,使得她日夜操劳,得罪众人,这是她的可悲。丈夫贾琏在外面花天酒地,自己失去了爱情,这是她的可怜。仗着自己的权利,卖弄威严,不计手段的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她的可恨。但这些,不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所造就的“叛逆”吗?相对“叛逆”的当然是顺从封建制度下的一切规则,莫过于荣国府的两位大家长――贾母、贾政。贾母是贾府的掌权人,极其溺爱宝玉,疼爱孙女和黛玉、宝钗,并没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这一点上,是受人敬重的。但她终究是受过封建制度洗礼的老一辈,在黛玉谈及家中姊妹读何书时?贾母回答读了什么书,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突出了贾母对孙女的知识教育并不重视,对宝玉又截然不同,苦口婆心的劝宝玉认真读书,以后能在朝中进仕,从而突出她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贾政亦是如此,一心想宝玉学些经济致仕的学问。在宝玉小的时候,让宝玉抓阄的时候,抓的全是胭脂钗粉,贾政就说:“将来酒色之徒耳!”之后对宝玉非打即骂,不仅突出他的盲目迷信,也突出了他是封建制度卫道者。
大观园里还有很多人,每个人性格迥异不同,每个人有不同人生。袭人温柔体贴,恪尽职守,一心一意为宝玉,但却在宝玉离家后,奉王夫人之命嫁给了蒋玉菡,这是她的命,在封建专制下,她无法逃避,唯有服从。史湘云开朗豪爽,才情超逸,但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养育长大,家庭拮据,家里大部分针线活都由她做,最后与卫若兰结婚,但新婚守寡,孤老一生。最令我心疼的是晴雯,口舌伶俐,风流灵巧,长的很标致,眉眼颇似林黛玉,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最终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在哥嫂家独自死去,因为做自己,而背离了整个社会,多想对晴雯说一句,错的不是你,而是这个社会。其实在大观园里这样的人还很多,也就不一一列举了,作者用大观园里的现实来反映当时社会,突出了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下,人们如同行尸走肉般盲目的顺从,没有反抗,没有斗争,让人以为真是一个“平和”的社会,可是最终也是一场“梦”!
读《红楼梦》,品百种人生,受益终生,实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