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南卷 2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答案要点】
(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史料,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基础知识,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阅读材料可知,德国从普通民众到政府最高官员都反对该条约,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如要求参与和约的制定、调查战争责任、减轻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等,但遭拒绝。在强力威胁下不得不接受该条约之后,民众的复仇心理主导了整个德国,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有了可乘之机,进而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