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崇佛尚武,心系佛门禅道,于佛殿之中参禅义,书法艺苑练归真,习武场上悟真谛。将佛、书、武融为一体,为少林寺增添耀眼光辉。他就是少林寺三十一代弟子——释德景。
释德景大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在其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加上个人天资灵慧,聪明过人,学生时代,已荣获周口地区学生书法大赛第一名,被誉为“神童”而声震乡里,名噪一方。
因缘际会,德景大师自小就与佛家有着不解之缘,心向佛法,皈依佛门,出家修行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寺自古以来就有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又因“十八棍僧救唐王”这一传说而名扬天下。德景大师也不例外,20几岁便修行于少林寺,每日吃斋念佛,苦练武艺。但在修行练武之外,又对书法有着特殊的情怀与爱好,大师白天练武没有多余的时间练习书法,于是就在夜晚开始临贴自学,常常是从夜晚别人开始休息一直练字到黎明。少林寺以念佛、练武为主,很少有笔墨纸砚,在当时的年代里,书法宣纸是很稀缺的商品,没有宣纸,就以费旧的报纸为主,报纸常常是写一遍,墨汁干了再写,每一次写字用墨都比上一次重一些,这样一张报纸直到上面的字迹完全被墨汁掩盖,才会启用下一张报纸继续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师的武艺、书法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可谓是达到了亦能文又能武的真境界。
书法学艺的路上没有捷径,唯有下功夫,苦练习,脚踏实地的真付出,才会换来真回报。德景大师就是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敢钻研,有韧劲的精神,不断创新,自成一派。在国内外书法艺术界及少林武艺方面修练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艺术与宗教在德景大师的身上已经合二而一、融为一体。同时在佛法修行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不断净化,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大师的作品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纷争,也许这正是佛家大道出入世,心无旁骛苦修行得来的结果。
而修行之人又讲参禅的三重境界,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观德景大师的书法作品,他所书墨宝,观则犹入佛国金世,逍遥自在,思则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所书的禅体书法字体又仿佛犹如一位位习武之人,威风凛凛,刚劲有力,立体挺拔而又不失艺术感,令人顿感清心惬意,奇妙无比。
近年来,德景大师的禅体书法取众长而成一家,他书艺精进,硕果累累。分别在河南、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观者云集,受到了众多书法名家的高度赞赏。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品读了德景大师的《金刚经》小楷书法后题字赞扬:“历代写经出自高僧之手甚多,他们笃信教义,熟读佛经,口诵手书默记于心,故所书经卷往往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且内蕴清净无为物我尔忘之禅意。释德景此卷经论即深得古僧写经之真谛,诚可珍也。”文化艺术出版社还为德景大师出版了《德景禅体书法作品集》。
释德景大师不仅书法功底一流,与此同时,更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用爱心奉献社会,对于公益慈善事业,释德景大师总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好”。成功的路漫长、艰难,而德景大师却一直不忘初心、时刻保持一颗知爱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温暖他人,不图回报。
或许这也是艺术灵魂的最高境界的表达方式所在,回归本真,真心流露,自由自在,用自然本真来阐释着美的真谛。释德景大师的禅体书法,正自成一派,以修禅的角度启迪着人们融合创新与开创未来。【作者:李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