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件事物的“信”与“不信”,表面看是喜好问题,或许有人认为是价值观的问题,但实则再往深看,是认知问题。
因一件事物,若有着确定性且极高的普世价值,正常人没理由不喜欢它,更没道理不认可它——除非认知达不到。
传统文化虽糟粕与精华并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儒释道文化,是我们民族屹立不倒、造福世界的能量源泉,更是无数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其价值不容忽视!
“信”,看似极易,实则极难。有些国与国之间,长达上千年的争端,不正因一个“信”字而起么?!
另外,“信”的度也是一个难点。人们常常要么不信,要么不加思考不加选择的信,又沦为迷信!
比如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科学”。各位晓得,科学也并非全知全能,目前还存在太多科学无法解决甚至无法触及的领域,那凭什么深信不疑?
所谓“迷信”,你怎知它不是未经证实的科学?
所谓“科学”,也极可能是认知局限内的“迷信”!
科学界泰斗爱因斯坦和牛顿,晚年为何不约而同研究起了玄学?是老糊涂了吗?!
人们常说:“我信这个”“我不信那个”,但或许很少有人去思考这背后的问题:即为什么你信这个而不信那个?
你相信的,就一定是✔️吗?你不信的,就一定没道理吗?
你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理吗,不信的,就一定是谬误吗?
如果对成长有着深刻理解的人,都会有类似感受:我们曾经在某一时期坚信的人、事、理念,后来可能会被自己彻彻底底地推翻,但说不定再经历一些事,又会重新恢复对它的“信”……
事实上,可以说世间大部分人所信,并非本质,与真相更可能是截然相反!哪怕可能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内心是知道的:即世间,混日子的人,不少。这类人,几乎都停留在低认知水平上。低认知的典型特征便是容易走极端:要么全信,要么全然不信。
不然哲学家们也不会得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个结论了。
即便是哲学家,彼此间的理念也存在极大的分歧,有时甚至是各自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什么才是本质,才是真相,才是真理呢?这玩意儿话就长咯,在此不作展开。只引出一个事实:传统文化中,便有着这样站在了人类认知顶端的哲学家,这样的传统文化,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么。
继续正题:既然“信”是认知的问题,认知的本质又是什么?
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世界本质皆物质,物理定律:物质皆能量。可见,不仅人是能量体,认知的对象信息、人的脑电波皆是能量,认知即是脑电波和信息的能量共振。
所以说到底,一个人的认知状态,本质上是其能量状态的反映。那么爱动脑筋的童鞋可能问题又来了:科学家们的能量不高么,为何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信传统文化呢?
这涉及到频率的问题。传统文化因其形成,各有其频率,高能量的传统文化,比如儒释道共同指向的Z极 .真L中,证悟者们自有其不寻常的频率。开悟用的是智慧,一般科学家的高智商≠高智慧,二者频率并不一致。
结论是:除非你能给TA能量,还得帮助其调整到正确的频率,二者缺一不可。
哪怕我们可以帮助一个人提升认知,从而有了“信”的能量,但信什么,要不要信,则是个人主观意识才能决定的。说到这里,顺便联系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因为人、事、物,皆各有其“道”,不同的“道”,决定了不同的能量层级和振动方式,所以除非一个人愿意主动提升自身能量并调整自身频率,否则,旁人再“有为”、“强为”有何用?
但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为所当为。正如此文,写不写是我的事,能不能看到是各位能量层级的问题,是否原意相信,则是各位能量频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