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理财投资来说,比较受推崇的是指数基金的投资,根据网上的种种渠道提供的数据,常见的说法是定投指数基金长期看来能获得10+%的年化收益,这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投资方法,缺点就是时间跨度比较长,可能需要持有三五年以上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指数基金获利的基础是相信经济会发展,国家会进步。只要这个基础存在,指数一定长期上涨,剩下的问题是市场变幻莫测,如果在错误的时机买入,获利的时间将变得相当长,可能最后的收益十分微薄。但是市场又是公认的无法预测,择时交易最后可能得不偿失。定投正是应对这种情况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定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维护投资纪律;第二,降低投资成本。第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投资中纪律十分重要,只要严格按照计划操作,才能最大可能地获得收益。投资中容易出现的两种毛病,一种是总是没钱投资,钱都花到别处去了;另一种是因为头脑发热,追涨杀跌,导致亏损。这两种毛病的本质都是无投资纪律,定投可以治这两种毛病。降低投资成本的原理就不说了,很容易想,网上也很容易找。
这种模式虽然很好,但我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因为太无聊了,一个月就买一次,然后就没事干了,这让我难以接受,我觉得总能有点辅助策略存在的。慢慢我注意到了场内基金的特点,我觉得场内基金身上应该有点可以挖掘的东西。场内基金和股票十分类似,有两个十分棒的特点:1.交易成本低,万分之一的成本;2.交易模式和股票相同。交易成本低也就是说可以频繁操作,和股票交易模式相同也就可以控制成交价格,这两点确实很棒。由此衍生出一种轮动策略,姑且这么归类吧,这种策略基本是零风险,虽然单次收益不大,但是积累一定量后还是挺可观的,毕竟交易成本低。
策略本身比较简单,在保证定投继续进行的同时就是利用手里的活动资金,进行轮换,当出现比之前定投买入点低的价格时买入,等价格回到定投买入点之上时再卖出,换回活动资金,从而拉低买入成本。先说说这个策略的建立的基础,以及存在的风险。其实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做之前考虑一下,自己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可能面对的风险是什么,应对的措施是什么,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基本就算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了。下面来一个个回答这几个问题,直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假如小明的收入是按照四三二一的配置方法进行分配的,收入的四份进行日常消费,三份进行投资,二份进行储蓄,一份买保险。小明定投的策略是每月10号定投2000元的H股ETF,前两个月的买入价格是1.135,但最近下跌了,价格总在1.125左右徘徊,看着心里实在难受,毕竟买高了嘛。这个时候小明可以采取轮动的策略,利用自己平时存蓄作为周转资金的钱,以1.125的价格买入两个月份额的ETF,几天过后,出现了1.138的价位,于是小明又把两个月定投份额的ETF卖出,这样定投的总份额没变,但成本降低了,相当于是在1.125的价格进行得定投。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说明,具体操作可以自己再衡量,买入点、卖出点、买入份额和卖出份额都是灵活的。这个给了自己一定的操作空间,感觉比较棒。
首先谈谈这个策略的依据:1.相信指数会长期上涨;2.还处在定投阶段,即盈利收益率还在10%以上;3.基金的价格长期处在上下波动的状态下。第一点也就是指数基金的基础,交易是针对指数基金的,如果连指数基金的基础都不认可,就不用说什么策略了。第二点是根据银行螺丝钉的理论,对现阶段估值状况进行的大致判断,具体的在分析风险时再说。第三点也是没有疑问的,打开软件就能看见。有一点要说明一下,长期存有活动资金是这个策略的基础,手里没有存粮那就免谈了,我坚信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手里的子弹打光的观点。
现在来谈谈面对的风险,当小明在1.125买入了H股ETF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就三种,一种是出现一段时间的上升,一种是在买入点附近震荡,还有一种是出现一段时间的下跌。第一种情况没什么好说的,第二种情况下也没什么问题,震荡的情况下,高一个点卖出基本没问题。至于第三种情况相对来说算是比较恶劣的情况,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控制好轮动的数量,短期类不取出这部分钱就好了,只要坚持不在买入点以下卖出,就不会亏损,另外,毕竟处在相对低估的区域,实在不行,可以当做下个月的定投提前了,只要保证定投总份额按一定量增长就好了。这些都是最坏的打算,其实一个点的差值是很容易恢复的。也就是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定投提前了,在比之前更低的点位定投,也不算差。
这个策略使用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或者说认识到的:1.定投才是主线任务,份额有计划的增长是根本;2.这个策略依赖于低成本,一方面是钱,另一方面是时间和精力,别花太多心思在上面,理想的模式是早上根据近期的行情,设定挂上一两笔交易(买入或卖出都是),然后就不管了,能成交就成,不能成交就明天再来,不要经常去看,更不要调整价格,这样做很不划算,很可能吃力不讨好;3.坚决不在低于买入价的时候卖出。
最后说一个检验自己策略成果的方法,在交易前记下自己的ETF成本那一栏的值(不同软件名称可能不一样),多次交易后对比相同份额下成本的变化,大致就能知道自己操作的收获了,不用一笔笔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