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阅读打卡(四)《素书》第二章35-58页

【智慧点拨】

为人智慧

1、真正能征服人心的是道德

2、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

3、君子重信才能维系人心

4、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坚持良知

处世智慧

1、圆融的姿态要有方正的人格

2、恪守原则才不会失去为人的方寸

3、从过去中找到行事的准绳

4、质朴的诚信闪耀着深邃的心灵之光

管理智慧

1、领导的人格魅力在于德治

2、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高尚的品德

3、表率成就应者云集的领导力

4、黄金的耀眼难敌诚信昭著的闪光

5、做一个清醒的“审判官”

6、见微知著,从细微处考察人才

【我的摘抄】

1、武器可以杀死人,却不能征服人心。真正能征服人心的,不是武器,而是道德,即《素书》所言:“德足以怀远。”良好的道德品质足以使人对你心悦诚服。道理能征服人,主要靠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尽管不是道理,但往往胜于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行是形象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德行。

2、德不是空口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

3、按照孟子的说法,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与那些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相比较而言,大利便是义。这与孔子的义利观是一致的,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处所谓的“义”,便是孟子所说的“大利”—仁义。

4、许多人认为处世圆融才能出奇制胜,但却往往忘记,圆融的生存姿态要以方正的人格做脊梁,以方的规矩为准则。

5、黄石公对于“处义不回”的人十分赞赏,认为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是人中豪杰。“处义不回”用另一个词表示,就是“义无反顾”。

6、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7、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他体现了对人的尊敬。

8、孟子曾说:“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就是说,听到伯夷的风格的人,贪鄙之徒也会清廉起来,懦弱之辈也会有独立不屈的意志;听到柳下惠的情操的人,刻薄者就会厚道,胸襟狭小者就会宽大。

9、唯有领导者先深明大义,才能使下属受到教诲。孟子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严厉批评了当时某些假贤者的荒谬行为,他们自己还弄不明白的事理,却想用来使别人明了。

10、下属的道德熏染,除受其群体环境的影响以外,主要的就是受其领导者思想的熏染。所以,一个领导者特别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记不可为下属提供恶劣的道德风范。

11、中国古语说“德不孤,必有邻”,“道德不厚乾,不可以使民”。

12、《素书》中提出,领导者的必备素质是“行足以为仪表”,即领导者必须要成为下属的表率,以身作则。表率就是领导者的领导力。

13、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力绝不是领导职位本身赋予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者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