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帕蒂·惠芙乐毕业于美国加州奥西丹特学院,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专家。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让她见识过各种不同的家庭,她也帮助许多家长解决了与孩子沟通相处的问题。
关于本书
本书的副标题是:家庭中的心理调试,是作者结合多年心理咨询实践和研究,分析了大量的案例之后所写成的。
作者认为,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不听话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家长一般在开始阶段还是希望能和孩子好好沟通,但是现实中,一旦说不通,家长就无法平心静气了,很快就失去耐心,陷入与孩子的争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当他表达与家长不同的观点时候,他往往带着孩子特有的情绪,他需要家长正确地理解他没有表达出来的小心思。而家长却带着成人思考的模式,要求孩子讲道理,无条件地接受家长认为正确的做法。这样一来,矛盾自然会发生。
正确倾听孩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这里说的倾听当然不是单纯地听孩子在讲什么,而是你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里包含的想法以及诉求。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孩子一天没有见到父母,即使很困,他可能也会坚持要爸爸妈妈陪他睡觉讲故事。这时候你要明白,孩子的这种不听话不是无理取闹,他的潜在诉求,是希望爸爸妈妈能陪陪他。
本书看似是一本心理学图书,其实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指南,它会教给你如何通过倾听孩子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不听话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情绪。
惠芙乐认为,对于全世界的家庭来说,孩子的任性、发脾气都是存在的,家长需要理解和倾听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情绪。
在这本书中,惠芙乐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可以知道解决问题有哪些办法,我们又要如何正确地倾听孩子。
现在,我们来看下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背后,有哪些原因?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各种行为经常会让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会帮助我们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
孩子第一种常见行为是哭泣,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哭泣表现得很烦恼,甚至暴躁不安。
但其实,哭泣行为只是表象。它是孩子因为痛苦、生气、委屈或者愿望不能实现时,情绪外泄的表现形式。
小婴儿的哭泣是在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而幼儿的哭泣,多是心理愿望的受挫。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面对孩子的哭泣,我们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满足,帮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建44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
哭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
因此家长看到孩子哭泣,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理解同情,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其次应该倾听他哭泣的原因和心情,不要用大道理去批评或无视孩子的感情。家长学会接受孩子的情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
孩子第二种常见的行为是撒谎,很多家长都特别反感孩子撒谎,也会使用一些手段来避免孩子的撒谎行为的发生。
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么?
孩子的撒谎行为与道德行为是两码事,幼儿说谎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是想要辩解或者引人注意,不属于真正的谎言,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诉求是什么。很多时候,越是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越发重要。
接着我们来看第三种孩子的常见行为——发脾气。其实这应该属于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
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有自己的主张,但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会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偏偏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能力应对外部的限制,因此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时常有一种“故意作对”的意思。
首先应该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行为,也能大大缓解我们自身面对这种行为时愤怒和无奈的负面情绪。只有家长情绪平和,才能对孩子做出恰当的决定。
其次具体事件需要讲究方法,不要用“我说你听”来训导孩子,而应该以宽恕、尊重为主。父母要坚持底线,事后讲清道理,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会生气的,让孩子明白行为都是有限度的。
比如说,有的孩子,晚上玩得起兴就不想睡觉,越是强制他快睡,孩子反而越对着干,甚至大哭大闹,让家长越发暴躁。因此,家长要学会适度投降,和孩子商量,允许他再玩5至15分钟,玩完后就必须睡觉,帮助孩子自我管理、建立时间观念。
到这里为止,我们列举了三种孩子最容易出现的行为,分别是:哭泣、撒谎和发脾气。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孩子的本性其实并不坏,他们都是可爱的。但是他们的行为不像成人一样,在我们不理解的行为背后,孩子往往有很多原因,但是孩子往往又不会正确表达,因此只能以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告诉你。因此作为家长,既要理解孩子背后行为的原因,也要学会正确倾听孩子,建立正确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倾听。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她说,“孩子是我们的,但孩子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倾听孩子,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所以,用正确的方式倾听孩子,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究竟该如何倾听孩子呢?
正确的倾听包括三个要求:首先是专注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其次是感同身受地体验孩子表达时的情感。最后我们也要合理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要求的具体内容。
首先,专注是正确倾听的重要前提。
在倾听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们必须专心地面对孩子。在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必须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这时候不能有其他的工作来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这时候你匆匆忙忙、心不在焉,那么就不要尝试倾听。因为你需要集中精力来判断,孩子的每一句话里是否有他背后的情绪。
此外,你还需要仔细琢磨,适时地对孩子的表述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对话持续下去,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表述,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正确的倾听需要你实实在在地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而不是根据片面的信息给出简单的建议、批评和指导。
其次,学会感同身受,能够帮助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正确地感受孩子的情感。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不能想当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尽量控制自己不去强加给孩子一些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引导孩子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先不要去思考你应该给孩子说什么,而要尽可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孩子的谈话内容以及感受上,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
只有你感同身受地与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才能更快地接受你提出的建议。
为什么孩子会对家长的感同身受这么敏感呢?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我们成年人在倾听的时候一样会对倾听者的感同身受非常敏感。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发现各种情绪信号的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
边缘系统是人神经系统中的社交和情感中枢,它负责让人感知自己身边人的情绪。同时,前额叶皮层也在分析这些情绪信号。
如果你没有感同身受,孩子就会做出自我保护的反应,也就是不相信你说的话,拒绝与你进一步的沟通。
当然,我们正确地倾听孩子,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接受孩子的意见,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要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是我们正确倾听的第三个要点。
有些时候,孩子确实会无理取闹,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对他说“不”。只有在你拒绝他之后,他才能认识到他做的是错的。但要注意,我们这里的拒绝并不意味着你要斥责或者打骂孩子。
在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时,把你拒绝的理由和原因告诉他。注意这时候虽然拒绝了孩子无理的要求,但我们拒绝的是他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说一些“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太讨厌了”之类的伤害孩子的话。
正确地拒绝不合理要求,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也能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同时也仍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可以在拒绝孩子时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立规矩,讲原则;二是拒绝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三是不伤人,不伤己。
我们在拒绝时一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对孩子本身有意见,而是对事情本身有意见,对事不对人,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到亲子关系。我们不能拒绝孩子对我们爱的期待,
所以,无论是怎样的拒绝理由,一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还爱他。
后记:
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确立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如果要想和孩子相处得愉快,首先要给予他尊重,而倾听,是起码的准则。
尊重孩子,不仅要做到倾听孩子,更为关键的是倾听之后的行为落实。倾听只是家庭交往中的一种调试办法,我们需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多了解他们,给予孩子人格上的认同,将他们视为和我们地位平等的人来相处,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