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作用域是靠函数来形成。一个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函数不可访问。
1.每当执行一个函数,即进入一个新的作用域下。
2.当使用一个变量或者给一个变量赋值,变量从自己的作用域下去找。如果找不到,再往上一层作用域找。
3.上一层指函数在哪里声明即在哪一层。
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中变量的访问权限,其实是由作用域链决定的。
每次进入一个新的执行环境,都会创建一个用于搜索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链。作用域链是函数被创建的作用域中对象的集合。作用域链可以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所有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
作用域链的最前端始终是当前执行的代码所在环境的变量对象(如果该环境是函数,则将其活动对象作为变量对象),下一个变量对象来自包含环境(包含当前还行环境的环境),下一个变量对象来自包含环境的包含环境,依次往上,直到全局执行环境的变量对象。全局执行环境的变量对象始终是作用域链中的最后一个对象。
标识符解析是沿着作用域一级一级的向上搜索标识符的过程。搜索过程始终是从作用域的前端逐地向后回溯,直到找到标识符(找不到,就会导致错误发生)。
从下面一个例子来看
var a = 1
function fn1(){
function fn2(){
console.log(a);
}
var a = 4;
fn2();
}
fn1() //输出多少
根据上方作用域链的概念可以知道,fn2中并没有定义a,那么就会向上一级作用域寻找,这里的上一级作用域具体指的是函数声明的作用域,在上一级作用域中,变量a=4,因此最后输出为4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
var a = 1
function fn1(){
function fn2(){
console.log(a);
}
fn2();
var a = 4
}
fn1() //输出多少
和上一个例子稍有不同的是,在fn1内部先执行了fn2,再声明a=4,而这一次并没有和上一个例子一样输出4,而是会输出undefined。这是因为在函数内部的作用域下,同样会适用变量提升的概念。fn1的内部相当于
function fn2(){
console.log(a);
}
var a;
fn2();
a = 4;
这样不难看出,结果会输出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