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微信聊天中“呵呵”两个字吗?
“‘呵呵’一出,遍野寂然。”
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字就是聊天终极大杀器, 更有人总结道“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分手源于‘哦”……
有时候我们使用这个词,可能仅仅因为不知道如何回复对方,结果却不小心终结话题了。
大多数话题终结者,不是不想聊天,而是不会聊天。
你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话题终结者呢?
遇上“话题终结者”我们只好认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避免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话题终结者”。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让谈话轻松顺利起来。
一、围绕信息
捕捉对方关于自身情况的提示,并围绕着它来作进一步的交流,同时注意多提一些具有发散性的思维,而不是刻板的问答式问题。
如对方说“我今天挺累的”,其中“累”就是提示。可以问他:“有什么特殊的状况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这样累?除了累之外,今天还有令你开心的事情吗?”
结合对方情况信息深入聊天,可以避免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同时因为事关自身情况,对方很容易根据你的问题进行回答。
二、巧妙切入
如果你和不相熟的朋友聊天,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时,可以尝试赞美她身上的小物件,比如说帽子。
此时你可以很真诚的告诉她,“你戴这顶帽子真好看,和你身上衣服的色彩搭配很合适。是在哪购买的呢?”
对方回答后,你可以接着询问,“我发现你搭配很有一套,能简单教教我几招吗?”
这样就引发了对方沟通交流的积极性。
聊天时尽量寻找双方身上的共同点,寻找彼此都有谈资的话题。这样不至于自话自说,或对方说话自己接不上,导致冷场的情况。
三、适当表露
自我表露是指借助对方的话披露自己的情况,比如想法、感受,以及对他人的回应等,让谈话变成一种双向交流。
如果只围绕对方的情况去聊天,对方容易产生被冒犯的心理,下意识进行心理防卫,避免吐露更多的个人信息。要想有效的进行交流,自我表露十分重要。
如和久未见面的朋友聊天,请问对方基本情况后,也要适当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告诉对方自己在做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等。
例如朋友说曾经自驾西藏游。你可以回应说,“我没有去过,但是一直对西藏心向往之,你可以向我介绍一下西藏的风土人情吗?”一下子就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
聊天时,也要留意照顾对方的感受。
如果话题太倾向自己会让对方接不住话,或者兴致所至,打断对方的话,也会让沟通出现障碍。因此聊天时要注意把控节奏。
四、否定➕询问
别人对你提出问题,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一般你都会否定说“不是”,这个时候别停下,再追加一句“询问”。
“你最近是不是很累?”
“不是,不过我的精神状态确实不太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简单的一句询问,能给对方留下接话的“引子”,让沟通可以继续有效的进行下去。
五、肯定➕解释
当遇到对方的批评和吐槽时,我们可以先用肯定的态度,选择性地接纳对方批评或者吐槽中对自己影响比较小的部分,以此迷惑对方,以“认同”的姿态,不给对方进一步的批评和指责提供借力。
“你的穿衣打扮好丑呀,非常土气。”
“是呀,我承认。谁让我没有像你一样的慧眼呢。”
肯定的同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自己进行解释,可以巧妙地化解尴尬。
因此,在否定和拒绝之后,加上一个询问解释的补充句,能够减弱否定句本身的力度。
懂得如何聊天是一种尊重,更是一门学问。
尝试着用这些技巧进行聊天吧,从今天起不再做“话题终结者”,和对面的人愉快地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