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在我们接受过的教育里、在我听到老师传授着古人的诗句里,诸如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等等都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苦。如果你感觉不到苦,似乎就是学的不够好。
有趣的是,在这种断章取义式的教育中,很多人真的信了。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每天愁容满面,看似学习非常拼命,结果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家长安慰、老师疏导,好像是对一个竭尽全力的受苦之人的情感奖赏。
但更多的事实确实,很多这样子的学生只是在“吃苦”,而不是在勤奋学习。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是,表演式吃苦,影帝式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就把这一切怪罪与学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忘记了原本的目标,忘却了前行的方向,或者说是,本来就没有方向,只是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应该干什么的从众。
当不知道自己努力前行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学生自身的感觉到的苦是加倍的。当目标感的缺失(或者是目标不匹配自身的实力)存在一段时间后,系统二(来着《思考快与慢》)便会接管系统一的工作,为了避免伤害,会驱动苦痛感上升,学习效率,因为系统二很喜欢即时满足,苦痛感更能带来即时满足,这种即时满足就是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得到这玩意的满足可比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容易太多了,只要表演苦就可以。
不过,当表演的多了,自己真的就会信了,而且会分不清出到底是在表演还是真的痛苦。应该是真的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和周边的比较,来着于真是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差距大。
也不能就说,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这种表演式苦痛更多是来自于久经家庭、学校、社会的精神压迫,压迫的久了,又无力反抗,只能示弱,表现出痛苦,求的关怀,而这种示弱,在心理层面也是一种反抗,是与周边环境表面妥协、内在抵抗的产物。
要改变“表演式苦痛”的现象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先“病”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我们不懂教育的家长,而根本上讲是唯分数论、所有学生一杆尺的评判标准。
但是,也不能一唯批评这种非个性化的教育体制,这是一种相对最公平也是在教育资源稀缺环境下最容易实施的方式,针对的是整体,而不是个性,这样注定会有一部分人不能适应,会让一部分人被淘汰。
但体制问题绝不是安慰自己解药,更不能依此破罐破摔,比较好的方式是找到自身特点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契合点,去适应,学会认清自己(很难,我会再写一篇专门论述),不是所有考生都要考满分的,追求和自身特质最适合的目标,先过关,毕竟,中考或者高考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节点,虽然你看不到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是你的未来在前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