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放任自流,任意妄为,需要恰当的约束,合理的限制,恰当的引导,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律,养成好的习惯。父母都能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但要想让规则有效,的确需要讲究方法的。
第一,设立限制。选准时机是重点,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情绪比较激动,反应比较强烈时,不适合设立限制,这时候双方处于敌对状态,都听不进去彼此的意见,父母说的话,孩子嫌烦;孩子说的话,父母觉得不可理喻。这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友善地退出来,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想我们两个人现在心情都狠糟,无法讨论这个问题但我愿意在你我都冷静下来之后,愿意随时和你讨论。”或者和孩子一起去做“积极地暂停”,在一段冷静期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了,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制定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是关键。例如你们可以一起做头脑风暴,制定孩子看电视、晚上外出玩耍或做家庭作业的限制,让孩子参与讨论,要让孩子说得比你多,至少是和你说得一样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可以从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义应承担怎样的责任?4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为他们设立限制,但仍然需要以“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实施。
第二,当一个孩子违反限制时,不要惩罚,避免让孩子陷入争夺权力、报复、自暴自弃的泥潭。要继续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此:要对孩子和自己能力的信任,相信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有能力解决这件事;要对孩子和自己的观点感兴趣,用平等对话,相互协商的态度对待对方的看法;要承担起自己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千万不要把责任都推卸到孩子身上,把一切不良后果都怪罪到孩子身上,尤其要注意,如果父母有错,需要承认,并向孩子表示歉意。
当一个孩子违反限制时,不要空洞的说教,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在你和孩子充分的沟通之后,赢得了孩子的合作,所立的规则才有效,才能发挥长效作用。
另外,父母还要勇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树立为了改变而努力的意识,而不必期待完美。完美是一种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相反承认孩子的进步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最后,允许孩子不良行为的多次反复,要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是学习的好时机。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羞辱和痛苦之中,他们似乎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通常,他们会自己认定自己“水平有限”“能力不足”“应该更完美”,深深地挫败感会让他们丧失信心。我们应反复地教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