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东西,时常不见得是为了梳理脑子,也可能是单纯地想在键盘上敲字。我小学时是代表班级参加打字比赛的,现在很难想象。写作是否带有一丝进入打字的舒适圈的潜意识意图,也许有,也许无,但对我来说总归是偏向于舒适的。有时候的写确实是脑子里有东西想输出,想说,有时候就是想痛快痛快手指。这样对读者来说,似乎有些不公平。随着书写发表的泛滥,我们能看到的文字虽然多,但质量也直线下降。我并不希望这里的粉丝或读者真的会看我写的东西,都是不值一读的文字。更希望人们首先把人类共同认为经典的东西都读完或至少读一遍,再去看其他的。本质上的经典读物其实不多的,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完的。作为一个读者,如果有那本自觉很棒的书能读上两边,那是种不可眼熟的无尽快乐,无论是否分享给别人,都不会对这份快乐打一分折扣。
剪剪指甲,否则敲字不太舒适,回来再写。
下午时分,有强烈的想要去熟悉的咖啡馆的欲望,但还是忍住了,毕竟路程较远,还是在家喝茶了。看看阴天下的夕阳,没有了往日的色彩,云彩一大片没有颜色的渐变,好像没有油的烤羊腰子没有活力。情绪毫无征兆间有些低落,时而用音乐调动,时而用运动,时而看看心爱姑娘的照片。晚上的时候,应该看一部电影,尽量看部温情一些的,而非动作片或表达太过强烈情绪的;否则很难和夜色相配。读了会儿村上春树,感觉脸上手上留下的是一天沉积的油脂,洗一洗,仿佛焕然一新。望着墙上我画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素描画,还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呢。尽管天下不那么太平,但相对安逸的生活使多数城市人都能安然活下去,这就很好了。我们就是因为看的太多听的太多知道的太多了,才使自己时常感觉乱糟糟的。我们需要的主动屏蔽信息,而非扩充新知。躁动了,就写出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