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木兰天池游玩,听说有玻璃天桥,儿子很兴奋。上次到英山,玻璃观景台太短,他觉得不过瘾。
我们一路边走边玩,看到好的风景可以驻足很久,遇到可以亲近的水源,儿子就过去玩水、放船(即一片树叶子),然后看着船飘走,乐此不疲。
终于到了玻璃天桥的入口,却被告知无法进入。
儿子有些失望,但是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让我们很困惑。
关于玻璃天桥上有人,什么原因?我、老公和儿子探讨了一下。老公开始说是施工人员,但是随着玻璃天桥上人员的变化,开始是一个男人,之后有女人,有孩子,老公的说法不成立。于是,儿子说是那些人违规上去的,我们觉得似乎除了这个说法,确实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因为我们想上去,有工作人员阻止,估计是看有人钻空子上了玻璃天桥,所以安排了人员阻止游客上去。
我们三个带着点小遗憾和小愤慨离开玻璃天桥的入口处,继续往前。又遇到一个比较有趣的水源,儿子跟老公在水边玩儿。我则继续往前走,看到玻璃天桥的另一个入口(或者出口)。看到温馨提示的牌子,我突发好奇心,看看这个出入口会发生什么?
有的游客走过来,看看牌子,就走了。
有的有了看了牌子,见我站在边上,会问一句:“玻璃天桥可以上么?”我微笑着说:“好像还在施工,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对方哦一声,然后就继续往前走了。
有的看了牌子后,没有任何犹豫就往阶梯上走去。我饶有兴趣地看她们上去,过了一阵子,有两个人下来了,我才她们是被上面的工作人员拒绝了。可是,另外两个人呢?没有下来,应该是上玻璃天桥了,看不清楚天桥上的人,因为好像人越来越多。
我带着疑惑站在那里,想不明白。也许还能贿赂一下守门的??
又来了一波人,为首的一位男人问:“玻璃天桥从这里可以进么?”我说在施工,暂时不能进。他说他们有票!我很吃惊:“还有票?我们怎么没有?在哪儿买的?”男人拿出一张票在我眼前晃了一下,说:“这票不是买的,是送的。”“啊?”我已经出离吃惊了!眼睛确实瞟到票上“免费体验”四个字。我想伸手拿过来仔细看一下,男子拿票的手缩回去了。“谁送的啊?”我不死心地问道。“旅行社……”男子刚说几个字,被一起来的同伴打断:“这是出口,我们还是往回走,刚才走过了入口。”一行人呼啦啦地又往回去的路上涌去。
我心里开始有点明白了。
这会儿,又来一个胖妹,想从提示牌边上上去。我提醒了一下她:“你有免费体验票吗?”
“没有。”胖妹止步道:“我直接上不可以么?”
“还在施工,你觉得呢?”我反问她。
她抬头看到玻璃天桥上走动的人,心有不甘道:“恩,谁有体验票,又不敢体验的,把票给我就好了!”一听她的话,我乐了。
“估计没有!”我逗她。边上一位女孩儿也开始搭话,我才发现她们俩个是一起的。我们三个人聊了一会儿天,儿子和老公过来了。我们三人继续前行。
我把刚才的观察讲给父子俩听,问他们体验票的来源。
“买的。”儿子说。
“送的。”老公说。
“找有关系的人要的。”儿子又说。
父子俩分析了半天,我说他们的思路方向算是对的,不过不准确。然后我把真相告诉了他们:当地一个估计比较有实力的旅行社,投资了这个玻璃天桥(我自己补充的),在正式投入运营前,找了一些游客(旅行社自己带的团)参与体验,收集一下体验意见,用于后期的正式运营;或者把这个体验活动作为本旅行社游客的增值服务。
儿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这件事情,你有啥体会?”我问儿子。
“事情刚开始,不着急下定论,多看看、多听听,才能明白真相到底是什么。”儿子边走边说着。
是啊,真相需要时间验证,也需要放开眼界耐心等待,多看、多听、多想、多比较,才会接近真相,还原真相。真正的真相,我们以为知道了,可是并没有核实!所以,真正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