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看了一部分觉得非常精彩。
去查了查才知道,这是2007年的片子,距离现在已经18年了,算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只是我之前没看过,初看时因为画面的原因还有点不适应,但看了一两集后就看得津津有味了。
片子好看在哪儿?
把嘉靖后期朝廷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展现得极好。
情节设定和人物塑造都很出色,尤其是派系争斗、权力博弈、勾心斗角,堪称淋漓尽致。
看的过程中,海瑞的出场和他办的那些事,让我尤其印象深刻。
历史上的海瑞,本就是出了名的清官,是嘉靖后期乌烟瘴气的朝廷里难得的一股清流。
而剧情里的他,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
是敢拼,而且是拿命去拼。
当所有人都在用官场的潜规则、黑话、暗示行事时,他偏不。
面对任何事,他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别人威胁他、逼迫他妥协时,他会直接亮出底牌,告诉对方自己早已把命豁出去了。
常言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官场本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文章,可一旦遇上这种连命都不顾的人,往往也没了辙。
可他为什么能这样?
本质上是因为他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他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为老百姓争一份公道,护一份安稳。
所以面对不管是诱惑还是压力,他都能心如止水,一心求自己所求。
看上去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但却一身正气,让人敬佩。
他为什么那么“敢拼”,那么头铁,背后支撑他的是什么?
是初心,是信念,是他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因此守住“不要什么”。
这一点对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
现实里最累的,往往是因为有太多“既要又要”。
既想赚快钱,又怕担风险;既想混圈子,又想保清高;既想求安稳,又总不甘心。
左顾右盼间,精力被内耗掏空,反而连最基本的方向都弄丢了。
就像有人在职场里,既想靠摸鱼少干活,又想凭表现多拿钱,结果只能在“应付工作”和“抱怨不公”里反复拉扯;
有人在生活里,既想享受自由随性,又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最后在“讨好他人”和“委屈自己”里两头不落好。
这些“既要又要”的贪心,本质上是没看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会被外界的标准牵着走。
而那些真正“敢拼”的人,反而活得清醒。
他们或许选择深耕一个领域,宁肯暂时放弃热闹的社交,也要把专业做到极致;
或许选择一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宁肯少赚点钱,也要守住“不违背良心”的底线。
他们不是没有欲望,只是懂得给欲望排序——知道什么是必须抓住的核心,什么是可以舍弃的次要,于是能心无旁骛地往前冲。
海瑞的“敢拼”,拼的从来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求仁得仁”的坚定:既然认准了“为百姓”,就敢舍弃官场的虚名浮利,甚至不惜以命相搏。
放到今天,这份“敢拼”,就是想清楚“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之后,敢于对干扰自己的东西说“不”。
这或许才是“拼”的真正意义,不是和世界较劲,而是和自己的内心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