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孤独的灵魂。本书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孤独,作者以不同的方式为每个角色呈现了不同的孤独。
辛格和安东尼帕罗斯两人是哑巴,他们形影不离,每天一同出门工作,再一起回家;比夫经营着咖啡馆,成日⾯对来往的客人,却迳自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着他们,天天和妻⼦相处于同⼀个房间,似乎没有任何交流; 米克和家人挤在⼩小的屋里,⼼却停留在遥远的梦想中; 科兰普医生结了婚有了孩子,却依然⾃己独⾃生活着,与孩⼦之间关系紧绷; 杰克企图宣讲自由,对社会充满了不满情绪,却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在不同的城市⾥漂泊。
每个人都把哑巴辛格当作倾吐的对象,其实他们并不期待回应与交互,就像我们想找个说话的对象,却不见得想听对方说话,只想倾诉自己的心事。所以这几个人聚在一起时反而没办法沟通!然而辛格扮演着倾听的角色,自己的内心又有谁懂呢?我想真正的孤独就是我们在热闹的人群中,却没有可以碰触心灵的对象,辛格是个哑吧,他没有回应的能力,只能选择倾听,但是相信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这些人触动不了他的内心。他到最后因为失去了好友而举枪自尽。
书中都有一个共同倾诉的对象,那就是辛格。与其说是倾诉,倒不如说是独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即使与人的距离⼗分贴近,⼼却是孤独的。就像在地铁⾥紧紧地挨着的人群,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办法沟通交流,各⾃埋⾸于⼿机⾥的世界。孤独似乎⽆无处不在。
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书中每一个人物呈现出不同的孤独状态,我因为同时阅读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因此对比了其笔下 的“情欲孤独”、伦理理孤独”、“革命孤独”、“暴⼒孤独”、“语⾔孤独”和“思维孤独”。米克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她对辛格的默默关注,是情欲的孤独; 科兰普医生与家⼈的疏离是伦理孤独; 杰克响往的自由,以及他想改变的体制是革命孤独; 巴布尔意外枪击⻉比,心中的恐慌是暴力孤独; 我们就算可以开⼝说话,都无法轻易找到深得我⼼心的对像,更何况辛格是个哑巴?这是语⾔言的孤独;⽽每⼀个人物都有他们的不同思维,各⾃的关注重心,这是思维孤独。
我想有没有可能作者也是孤独的?她用她笔下不同人物的孤独,描绘她⼼里不同层面的孤独,为她的孤独找⼀个出口。她为辛格选择的出口就是⾃⼰结束了生命,这会不会也是作者对⾃己的投射?
除了放弃⾃⼰的生命以外,辛格难道没有其他方式来⾯对他的孤独吗? 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情节,当然也不认同这样的做法。然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多阅读他⼈怎样处理、呈现不同的题材,了解⼀本经典著作的杰出之处,是我阅读此书的维⼀的收获。
或许辛格可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孤独,但是有可能震憾⼈心的力量就不可比拟了。
我喜欢孤独。我也享受孤独。因为独处的时光总是与主最亲近。若是我来诠释孤独,或许我写出的故事将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