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要做到发自内心,就要学会聆听。
说话容易,聆听很难,做到认真聆听更难。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很多人都喜欢指手画脚,以谦虚为懦弱,对他人的谦让,不心存感激,反而会得寸进尺让别人退无可退忍无可忍。
当下不容易,谁都觉得冤屈,对自己照顾得非常周到,对别人非常冷漠,可能生活的压力太大,让人失去了喜乐。当然不会感恩,不会关心,不会聆听,也不会表现爱心。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麻木不仁的?这个可能开始很久了,只不过没有人发现,也不会认真沉思。人家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这样?人家都专顾自己,我干嘛要照顾别人?一个人的难处就够多了,干嘛还要再多照顾一个?人的自私,让很多人变得麻木不仁。因为人人都跟随这个世界,效法这个世界的精神。
发自内心的关怀,人人都渴望得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这个福分。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并很愿意分享出去,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当世俗在人的心里扎根之后,很难清除,就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常常犯的毛病就是不够认真聆听,表现是总是插话,别人正在说的,马上插嘴,巴不得让别人停下,来专门听我说。说的时候,语速过快,因为思想比语言的表达要快,思想通过语句表现出来,就很着急,说快了,别人理解不了,说慢了,思想飞跃,不知道说了什么,也不知道哪些还没说,表达清楚不清楚都无法评估。自己说不清,别人也不好再说,自己就很尴尬,灰头灰脸地离开。
做到体恤对方,不是说说而已,留心聆听,是最佳的爱心体现。有的人适合做倾述者,有的人适合做倾听者。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擅长倾听的人。从专业角度来说,有的人心情不好,只是觉得没人理解,没人懂,自然郁闷。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的时候,就不觉得憋闷。为什么委屈?是因为憋的。当有了一个管道,让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出去,心情就好起来,就像房间里的垃圾,总算倾倒出去,房间里变得干净整洁明亮了,心情自然就爽朗。
成功的作者,很擅长收集素材,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美丽的文字,句子,段落和章节,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美的感觉。如果作者不积累素材,不读书,不写字,时间一长,就会写不出来。心里再多的想法,也无法写出来。读者自然就不会懂。
无论遭遇什么,都不要失去希望。对我们来说,每天相互鼓励,才能得到强化,信心才会稳固。所谓正能量,只是对一种交流方式的肯定,不能带来什么,唯独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彼此强化内心,交流抵抗压力的方法,共克时艰,走出阴暗,迎来光明的前途。
做到经常鼓励人,还要有效果,怎样做到有效的鼓励?需要态度、表情和耐心。所谓态度,需要真诚,所谓表情,需要柔和,所谓耐心,需要持久,需要经常去做,需要认真聆听,才有建议的内容,才有真正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