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学习体会十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98天(加上打卡鸭21天),开始阅读第五本书《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的《伟大事物的魅力》、《认知与神圣》两节。
■ 伟大事物的魅力■
真正的共同体是承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拥抱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这个共同体并不只是借着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而是亦因“伟大事物的魅力”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教育共同体的传统概念忽略了伟大事物与我们间的关系,是伟大事物和我们的关系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伟大事物呼唤我们去认知、去教学、去学习。我看到,当排除伟大事物的魅力而全靠我们自己相当有限制的魅力时,教育共同体就变得渺小了。
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
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焦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通过聚集在他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他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结论似乎很清楚了:在认识到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伟大事物之前,我们不可能认识宇宙中的伟大事物。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不但摧毁了世界的事物,也摧毁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意识。我们在傲慢地高估自己和奴性地低估自己之间不断被鞭挞,但是结果总是相同:一个扭曲了的既自卑又自大的人类自我现实,一颗花了天价买回来的似是而非的珍珠。
■ 认知与神圣■
认知的影像是本章的核心——对我来说,像真正的共同体、伟大事物的魅力、超验性的主体、“坐在中间且知之”的“秘密”——这些影像都从神圣的现实体验和真实的神圣经验中浮现出来的。教育的健康发展依靠我们有能力把神圣与世俗结合在一起,以便彼此间互相纠正、互相充实。
我所说的神圣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似非而是的概念——就像在探索万物中最深层的真理时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一方面,这个词指向一个无法形容的无限超越的观念和定义:即奥托(Otto,R.)在 《论“神圣”》一书中把神圣定义成圣洁的信念,是一种极度神秘的概念,是处于现实的核心中的精神能量。另一方面,简单地说,神圣就是“值得敬重”。体验极度神秘不是我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主要内容,所以我没法靠源源不断的神圣精神能量来振奋我的教学。但是我能做到对世界伟大事物的敬重永远持续不断。
世界没有了神圣,内在景观不再丰富多彩,就没有奥秘可言了。漫游世界不再是走过大草原、穿过森林、跨洋过海;不再是走过沙漠、跨过高山、穿过峡谷;不再是从深耕细作的肥美良田到原始荒原。非神圣化的景观是极其单调乏味的,没有了纹理和凌乱,没有了色彩和灵光——穿越的旅程很快就变得说不出的沉闷。
对于惊讶是可能有不同的回应,使我们由一个新想法产生另一个新想法——这有时叫作思维过程。但是在一个平淡、非神圣化的文化中,当我们碰到了惊讶或被它威胁时,是不会发生任何思考过程的。相反,我们本能地找一件我们会用的武器或我们很久以前已经熟记的旧想法来防护自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但随着社会的立体、多元发展,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也遭受着社会的许多不敬,艰辛的工作、微薄的收入……给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众多的优秀学子对这一职业敬而远之,“弃教从政”、“弃教从商”。作为一名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将教育这一伟大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