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都说你不要再写诗了,不要再写了,写诗没什么好下场。
可是我就是不信邪。我跋山涉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写了十几年以后,现在大家发现了吗?
人就成了这样,确实混不下去了,媳妇儿没了,车也没了,命也剩了半条了。
现在只好在工地上搬砖维持生活。
裤子都烂了,也没钱换,现在太难了,太难了!”
这是我的订阅号里一个马姓的80后诗人和图书发行人发出的视频。
视频里一个沧桑的中年男人,在烈日下拉着一辆翻斗车。
穿着满是泥沙破烂不堪的衬衣和牛仔裤,在烈日下的工地里搬砖。
我不知道视频是真是假,如今短视频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且看,“五年烧烤无人问,一首《诺言》天下知”。
这个五月,在山东菏泽南站做直播的“菏泽树哥”郭有才。
因翻唱《诺言》,巅峰时期有172万人同时在线,只为听他唱一曲《诺言》。
他以一己之力带火了一座城,红遍半边天。人生如梦,郭有才一朝成名天下知。
短短数天,菏泽南站成了巨大的流量场,各地主播从五湖四海涌来。
菏泽南站广场每天涌入40多万人次来围观,其中不乏做低俗直播的团队。
其“群魔乱舞”的行为给当地群众造成不便。
“各种网红把小区的路围得水泄不通,下午放学接孩子,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不了。”
郭有才俨然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万千网友的精神偶像。
菏泽文旅更是邀请郭有才担任文旅推荐官,只为借助泼天的流量,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在这场流量盛宴中,令人倍感无语的是那“一人红、万人蹭”的熟悉味道。
此前,“大衣哥”“拉面哥”“摆摊奶奶”等火了之后都遭受过此等“待遇”。
被来自各地的网红主播围得水泄不通,大呼“受不了”。
甚至有十岁的小学生,扮着郭有才的样子,反复的,歇斯底里的唱《诺言》。
后来郭有才不断有内幕被扒出。
郭有才自诩的"人生底层""挣扎求生"的故事有些出入,让人有“恶意卖惨”"别有用心"的猜测。
草根逆袭被一夜暴富所取代,前者是“激励”,后者变成“刺激”。
从一飞冲天到隐入尘烟,菏泽南站和郭有才一样,度过了过山车一样的12天。
面对“泼天流量”和民众生活困扰,当地头脑清醒,两发通告叫停“群魔狂舞”。
这对各方而言也是一个反思的契机。再次证明网络神坛的尽头就是深渊。
上午唱的是梦想,晚上烤的是生活。才是生活应该有的状态,平平淡淡才是真。
孔乙己,是什么人?郭有才事件本来与孔乙己八杆子打不着。
孔先生哪里知道如今的人类会发展成为今天这种状态。
鲁迅总结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长衫”“表示什么?吃茴香豆,分给孩子们,“不多乎不多哉”。
说明孔乙己是个“斯斯文文”又“善善良良”“体体面面”的读书人,不是干粗活出苦力的“短衣帮”。
只能在柜台旁边“站着喝酒”又表示什么?
孔乙己虽自恃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不必出卖劳动力吃饭。
但生活过得比较潦倒困顿。
孔先生只是一个穷困潦倒而迂腐清高的知识分子。
拥有高学历确实是寻找一份体面工作的敲门砖。
但自从拥有了学历,就给自己设定了标签,成了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却恰好正是当今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的痛处。
因为读过书,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
不愿意靠脚踏实地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有的人甚至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长衫”象征着身份地位,不愿意脱下长衫,也代表着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
长衫成为年轻人心里的枷锁,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
比如送外卖快递,比如家政物业,比如开网约车。
不愿意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地位的长衫,不愿和一切“粗俗”的人混作一谈。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成我们的格局,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
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不甘心高学历身份,工资平平,没有成就。
人生不一定非得殚精竭虑,你追我赶,赶超别人。
过上低欲望的生活,做一些低压力,低收入的事情。
好过无脑跟风,瘫痪啃老似的躺平,把不愿意工作,赚不到钱,全归结功于社会和家庭。
读过诗人娜夜的一首诗《个人简历》:
“使我最终虚度一生的,不会是别的,是我所受的教育和再教育。”
马先生为了诗和远方,也为了心中的“梦想”,混得穷困潦倒,生活都成了问题。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拼命内卷,眼高手低。把躺平当做一种潮流,一种正确的选择。
逃避问题,推脱责任。努力的人成为另类,妄想着一夜暴富走捷径,不劳而获成为主流。
19世纪末,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就曾写信向友人借钱,信里写道:“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
可见为碎银几两苦恼,又不愿放下身段挣钱,好吃懒做。
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人类的通病。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没有收获。
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你都必须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光明,它的阴暗。活着的我们,谁都无法生活在其他的时代切身体会对比,哪一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所谓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又是对谁而言的好?”
鲁迅先生告诫我们:“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