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没我
我和小雪严格领地制度。
“妈,小雪出来玩会儿了”。儿子带小雪出来大厅玩的时候,我紧闭房门。
“我出来做饭了”我通报,小雪的房门就一定要关闭得紧紧得。
儿子有时抱着小雪进我的房门,说:“妈,你抱抱她,你看她多可爱,抱着她简直就是没法说的享受。”儿子的脸蹭在小雪的身上,我可以看出儿子的幸福和满足。
小雪真的是特别可爱!但是,一看到她的脸,她的眼睛,她的嘴,我还是觉得莫名得恐惧。
儿子买了各种的玩具,主要是各种小老鼠和鱼;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定时喂饭,定时玩耍,定时清理粪便。看着那个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儿子如此有责任心,还如此地勤劳,仿佛一下子真的成人、成爸,有担当有责任,我都不敢相信。也许小雪的存在就是一种对新人类的巨大贡献和帮助,想到这里我由不得对小雪满满的感激一而再,再而三地溢出心田!
喜欢窝在家里,网上生活的儿子,好像也突然热爱起社交。“今天有同学、朋友来看小雪”,“明天我去同学家看XXX。”名字都新奇的很,什么粪球、西瓜、糊糊、棉花糖、泥鳅,还有英文“硬”译过来的,如墙儿(John)、桑桑(sun)······儿子也因小雪这名字在圈子里被嘲笑为“老太爷”。
社交的结果就是一轮一轮地跟着网红或是达知,换猫沙,换猫粮,换猫窝,买玩具,买用具,买培训,买课程。
我的那个妈呀,直接把我看得目瞪口呆!这不就是猫鸡妈,猫鸡娃吗?
然后“XXX的XXX成了网红,一天就能赚好几千!”“xxx的xxx一夜长粉过万”···
儿子回家看着小雪,很认真地思考,是不是也让小雪当网红。因为大家都说小雪太有潜质了。“这样小雪自己就能把自己的花费赚回来了,这样就可以买更好的食品和猫沙了。”儿子好像被这个想法打动了。
然后又是一通买、买、买,拍摄设备什么的网红必备。
这一通折腾,终于随着10月份学校的开学而在新“困难”面前退居其次了。
我也从紧张恐猫到紧张钱包中松了口气,还好小雪也就进家两个星期多点,还没开始给小雪美容什么的,那可是更大的开销,女儿要富养的啊!
“妈,我要开学了,不能中午回来喂小雪,还有我晚上回来也晚,不能把她都关在家里,怎么办?”
我没回应,心想,当初说好的,小雪是你的事儿,和我无关。
“你上班离家近,能不能替我喂一喂啊。”“她现在太小也不能换马上换干食,等她大一点能吃干食了,就不用喂了。”儿子说说停停,观察我的反应,调整他的语气。
“行吧,大不了我中午也跑回来一趟,就说我妈需要照顾。”
什么?!
“照顾我妈,耽误点学业,学校也不会太怪罪的。”
什么?!
咒我需要照顾已经生可啃,熟不可啃了,还要耽误学业?老娘我把你养大容易吗?好容易你学业上才有点出息,怎么敢在这个时候让你耽误?!
“要不也没别的办法啊,她也是一个小生命,我们总不能不要她了吧,我哪知道,养猫会有这么多事儿啊,本来以为她就是我的陪伴,哪知道,她也和人一样有她的需求,要吃要喝不说,还要有安全感。”儿子说得诚恳又无奈。
伟大的母爱在此时战胜了一切恐惧和犹豫。我终于开口了:“行吧,我回来喂她,也开门让她在大厅跑跑,但是仅此而已。”
“太感谢老妈了,还是老妈好!小雪,你看你多幸福啊!”
至此小雪对于我,就是一只猫!
也是小家伙有福气,我们单位因为新冠,只需要每周去办公室工作一天。
而儿子一开学就完全不一样了,忙碌得找不到自己的脚。但是再忙也得陪小雪玩一会儿,有时,手里拿着逗小雪的鱼杆,自己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然后又买了些“大型”玩具,比如充电的跑车什么的:“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喜欢,也许小雪也会喜欢。”
我真是无语,也真是心痛儿子,就给自己使劲打气,为儿子减轻负担。
第一次,我自己推开小雪的房门。
小家伙蜷在她的窝里,阳光照在她的身上(儿子为了小雪的猫树上的窝,挪动了我们房间里所有的家俱)。那么安静,那么圣洁。安静得有些寂寥,圣洁得有些不真实。小家伙睁开眼,看了看我,有些许的惊恐。我也很慌恐,也许是我看到她的慌恐惊恐了她吧。
我把她的饭碗放在她的桌上,肉的香味弥漫开来。真是不能相信,这么安静温婉的小东西,居然是肉食者。毕竟是动物啊,这也让我的恐惧袭来。
她跳下来,走到饭碗前,先闻一闻,然后开始吃了起来。
我的心瞬间融化,不知道是为什么,是因为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不是吗?虽然高级了些;是母爱的本能?是相同恐惧的本能?
想到她的恐惧,才三个月就离开了妈妈和家,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环境,隔壁还有一个冰冷的老太婆!我特别想蹲下来抱抱她。
我没敢。
在我要关上房门的时候,她叫了两声,好像不想被关在里面,好像想出来,也许是因为儿子之前都是喂完饭,让她出来溜达溜达吧。
我把门再次打开。
小家伙,跑着来到了大厅。
我开始担心我那些瓶瓶罐罐,奇怪的是她总能绕过那些易碎品。“小雪很有家教的。”儿子以前说过。看来真是训练得非常好。
她向我跑来,我嗷得叫了一声跑开,她怔了一下,然后继续追我;也许是她觉得好玩,但是对于我,却是很不好玩。她在我的眼里开始变大,变大,变成狐狸,又变成老虎,血盆大嘴,摧古拉朽的利爪······我大汗淋漓,不能呼吸,不能动弹·····只能运起最后一口气,跑进我自己的房间,迅速把门关上。然后,就在关上的门后,她居然如影子一般地进来了,我哇哇大叫着跳上床,她轻盈如风地也跳了上来······
“你别过来,你别过来,求求你别过来。”我歇斯底里。
她面无表情。一点点向我靠近。
然后发生了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了。
等我再次恢复意识,我躺在床上,小雪像一个小毛球一样蜷在我身边。
我再次开始大汗淋漓,浑身僵硬。
终于等到儿子回家。他很奇怪地看着床上的我们。然后欣喜地说:“妈,你不怕猫了!”
我去,看不出我都不能动弹了吗?
儿子根本没看我,仍下书包就抱起小雪,去他的房间了。
我去,这还没老婆孩子呢,就一只猫真就忘了娘啊?!
我迅速翻动我的大脑在我可以自由呼吸之后,然后迅速跳起来在我能够行动之后。换床单,换衣服,换···我怎么能和动物同床?!
不行,不能这样下去,得想办法解决。
远远望向儿子的房门,看到小雪在儿子的肚子上趴着,儿子在看书,
我欲言又止。
但是明天怎么办?
干货分享:
因为想到像我儿子一样的铲屎官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奶爸奶妈,多点婴幼儿早期的知识,除了避免到时的焦虑,更多的是帮助到自己、家庭和新的小生命。
婴幼儿早期依恋的正常建立是其正常发育发展和之后身心健康的基石。
在儿童发展的背景下,依恋被定义为儿童与“重要人”(是术语,后面会有解释)之间形成深厚而持久的情感纽带,当他们跟形成依恋的人相处时,彼此都能感到安全。重要人,例如父母,通过采取传感和恰当的反应来应对他们的需求从而产生和表现出依恋行为与关系。依恋从孩子一出生就产生了,甚至有的专家认为婴儿在子宫内就开始依恋母亲。因为在大约怀孕20周时,他们就可以听到当下的声音。
所有对依恋的研究都表明,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对于塑造他们余生的心理、身体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到三岁时,大多数孩子的大脑发育完成了大约90%,他们已经建立了沟通方式,并且能够找到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跟重要监护人的分离。研究认为,促进这种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持续的爱护,这也被证实可以“启动”脑细胞,促进大脑的生长。
主要照顾者与就重要人的重要性在于他们能够并且也确实会影响孩子的余生。如果不能跟此人形成依恋,可能会产生多种负面结果。
跟主要照顾者形成适当的依恋意味着孩子能够认识到有人会支持他们并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这有助于他们探索自己的世界,不必担心被拒绝或不安全以及孤独。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也有助于孩子们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让他们一生受益的关键品质。此外,对主要照顾者有安全依恋的孩子更有可能拥有更高的情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他们在一生中都不太可能出现精神疾病。
对主要照顾者有安全依附的婴幼儿更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找这个照顾者。如果他们分开一段时间后,再次见到他们的照顾者时,婴幼儿总是很高兴——知道照顾者虽然“消失”了,但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你知道吗?
研究认为婴儿出生时就被“预设”了形成依恋的程序。他们发展出一些行为来确保依恋的产生,这些行为被称为“社交行为引发者”,例如,通过哭泣引起人们对其需求的关注,用微笑让主要监护人知道需求已被满足。
如果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依恋关系或是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会对儿童的日后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会是什么?婴幼儿会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如何做?
明天接着发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