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我从自己生活的这座空调外机已开始轰鸣的城市逃离,迫不及待扑向青岛那清凉的怀抱。虽然天气预报向我撒了个弥天大谎,但对我的需求而言,青岛的天气并未负我。去之前,尽管显示那一周的天气全是艳阳高照,但到达之后,除第一天天气是多云之外,其余时间天天发布海上大雾橙色预警,高楼的上半部分在雾气笼罩之中,若隐若现。天空中偶尔还会飘起蒙蒙细雨,体感温度仅有十几度的感觉。好象退回键按得有些过猛,一不小心,竟然穿越回了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与我生活的城市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这样的天气,适合在城市里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游荡。我将此行的五天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八大关景区及其周边区域。
入住的酒店与五四广场相距不远,靠近地铁站口,交通极为便利。我每天如同上班打卡一样,往返于酒店和中山公园及太平角公园之间,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上班族和游客间,俨然已融入了这个城市的便利交通之中。
在连续四五天的打卡之后,终于在中山公园的太平山绿道上,在八大关景区的每一条街巷,在最美海岬太平角,从太平角一路到六路,从湛山一路到五路,都留下了我行走的足迹。
一个人的旅行看似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内心却是如百花齐放地㶷烂明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调,随心所欲地闲逛与停留。与古树默然对视,与花儿低声私语,听鸟儿在林间奏鸣,在草坪上闲庭信步。可以在自己心仪的小院里,一杯咖啡、一份甜点和一本书的陪伴使可消磨掉一个上午,享用一顿精致美味的午餐后,再度过一个慵懒的午后。
青岛八大关景区将位于其西北方向的中山公园及东南方向的太平角公园一带区或的绿色长㾿贯穿起来。绿意在这片土地上肆意流淌,蔓延,犹如一条横亘在海岸线上绵延数公里的绿色丝带。当碧海与浓绿相遇,历史的烟尘在这里凝结,多元文化在这里汇集,身体的清凉舒适与精神的饱满丰盈碰撞,产生了惊人的美感体验。在城市之中,拥有这样一片浓郁的绿意是多么地稀缺可贵。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城市生活的理想范式,足以为城市正名,使其不再仅仅是尾气、噪音、喧闹和拥挤的综合体。
八大关景区建于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因被完整保留,为其赢得了”万国建筑博览会“,“中国最美城区”等美誉。而我所生活的城市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费舍尔设计建造的老火车站。尽管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车站;尽管清华、同济等大学的教科书,将其作为经典建筑进行研究;尽管它受到世界建筑师和百姓们的广泛赞誉,是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火车站;仍未能改变在这个城市矗立近百年后,被无情拆除的命运。当然,做出此决策的主政者也因此以反面教材的形式被频频提及,而被铭记。如今,我们只能在图片上去寻找它曾经存在过的美丽痕迹了。不幸的是,在这片广褒的土地上,却极为盛产类似的反面教材。每当各种莫名其妙的风刮过之后,总会有些值得留存的美好事物消失。等回过神来,就只能以照葫芦画瓢制造出的假古董妄图代替那再也无法复原的真古董。
近些年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的规模极速扩张。似乎城市里总在不停地修啊建啊,夹杂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那一抹细微的绿意相对而言,实在微不足道。若不幸与城市新规划相冲突,便会毫不留情地被挪移。待施工完成后,再重新种上更小的苗木。以至于城市里的很多树很难有将根深扎入地下的机会,它们的孱弱自然无力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带来庇护。
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狂妄中迷失了自我。城市里的楼房盖得越来越高,离大地和绿意越来越远。当夏天变得越来越热,以为发明了空调,肆无忌惮地将个人空间里的热量转运到公共空间领域中,便万事大吉。我们终究要从温度越来越低的室内,迈入气温不断突破极值的室外,于是又催生出空调病这种新生事物。
当来到青岛的八大关,很难不对这里的树木艳羡不已。在四季流转,光阴弥漫之间,它们的年轮一圈圈地增加,根须深深地扎入这片土地。绿意在悄然中向空中伸展蔓延,灼热的阳光也会变得势弱,败下阵来。于是炎热在此止步,清凉滋长,蔚藉着每一个在此停留的人的身心。
树木是时间的艺术。光阴之门在一次次开关闭合之中,使雪松挺拔如塔,巨冠如盖,气势磅礴;植于道路两侧的法桐和枫树枝叶在空中交叠,遮天蔽日;水杉林玉树临风,高耸入云。临淮关路两侧的龙柏夹道,如列队等待检阅的仪仗队。八大关景区及周边的树木花草,肆意生长,尽情绽放,使这片土地成为了百草园,千木汇,万花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构建出良好的城市生态。
我在紫荆关路的雪松下留连,在山海关路的高大的法桐下悠然顾盼,在嘉峪关的枫树旁慢慢踱步,在每一个心仪的院落前观望窥探,在百年榉树下静坐,与它默然相对,在高大挺拔的水杉树下抬头仰望。隔着漫漫时光,感知它们笑看历史烟云,静观百年巨变。欧洲的飓风曾在此猛烈地吹过,东瀛掀起的滔天浊浪意欲将其无情地吞噬,内战的阴云曾在上空深深地笼罩,尽管以不同的形式留下各自存在的痕迹,但最终都成为如烟往事。唯有五四方场上矗立的“五月的风”雕塑所象征着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力量却生生不息。
八大关的各个院落,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自然面前保持着极为谦卑的姿态。它们在林木掩映之下,在鲜花环绕之中,聆听着百鸟奏鸣。那些被精心呵护,枝繁叶茂的花木又为房屋增色添彩,遮风挡雨,与每个院落形成相融共生的关系。
我在每一条街巷来来回回的往返穿行中,在一座座吸引惊艳过我的院落前的驻足逗留中,终于恍然,在这片土地上肆意生长的花木才是此处的的主角,那些令人驻足细细品味的院落,因为有了令人过目难忘的花木的存在才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成为有灵魂的院落。
那些植在院落里的花木带给我的感觉,似乎代表了院落主人的气质。有的院子里一棵高大的雪松,长长地伸展开层层叠叠的枝叶,如同将房屋护佑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一棵高大的梧桐正处于盛放期,㶷烂的梧桐花使整个院落氤氲在其花香之中;或者是房前怒放的白色啬薇花像瀑布一样覆盖了整个花架,而引得游人频频向内探视;一株粗大而虬枝苍劲的朴树会令一个院落充满历史感,而那高大飘逸的枫杨所在的院落的主人不知是不是拥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呢?
有一个院落在五月底的时节,迎春花竟然还在开放,让我怀疑是否有驻春秘方。最令人注目的是大门上方任由攀爬上去的紫藤藤蔓交错纠缠,开得绚烂多姿的紫藤花垂落下来,像一串串在微风中簌簌飘扬的紫衣舞者,使整个院落如同被紫色梦幻的美梦包围,织就出一幅关于春天的优美画卷。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八大关最美门庭。
有一个院落里的地锦就颇为过分了,已全然地反客为主。它紧紧地将一棵粗大的梧桐树缠绕起来,令人感觉那梧桐有窒息之感,果然大多枝干已经枯萎了,仅余为数不多的稀稀拉拉的花叶。被它包裹缠绕后的梧桐树像是童话里住着巫婆的森林中的树木。自然界便是如此,存在着一种可能我们不易察觉的竞争关系。
一个院落的墙角是一蓬盛开的红色蔷薇,而院中央那棵高大刺槐树下落满了白色槐花,碧绿的地锦爬满房屋的外墙。在相同的时空里,不同的生命以各自的姿态共存,或花开灿烂,或生机蓬勃,或黯然凋落,共同构建出一个色彩对比鲜明的微型生态体系。
湛山二路一个院落大门口的锁已经完全锈蚀了,暗示人去楼空已多年。铁栅栏内的情景一览无余。东侧墙面栽种的竹子因无人照管早已枯黄。从大门通向房前的一条小路,两侧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令人不禁心生遐想,好好的一个院子,荒废至此,令人惋惜。不知院落的主人遭遇了什么,如今流落何方?
八大关景区是一个宝藏旅游目的地,每个游客可以在此满足自己独特的旅行需求。嘉峪关路和紫荆关路夹角处的水杉林,笔直高耸,枝叶如绿色羽毛般轻盈飘逸,层层枝叶宛如一关又一关设置的天然阻击手,将热气远远地阻隔,使林内凉意森森。北面是香港西路,车来车往,犹如闹市中的绿岛,带来的岂止是身体上的清凉,也会是心灵上的慰藉。这儿成为打卡拍照的绝佳之地。我坐在林间享受那份难得的清凉时,竟有幸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时装秀。几位游客似乎有备而来,我身穿春季外套坐在林中尚感不胜寒意,而她们身穿飘逸清凉的夏裙,为了出片效果,真是拼了。但不得不承认,她们虽看上去年龄较长,但个个身材修长,气质绝佳,且明显有模特走秀的表演经验,镜头感极好。在林间一片木制空地上来来回回走动,顾盼之间,充满了优雅知性之美。
因面临大海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使得山海关路毫无争议地成为八大关景区配置最高的一条路。这条路的两端分别镶篏着八大关两栋最负盛名的明星建筑,花石楼与蝴蝶楼。它们各自以独特的建筑设计与传奇经历而闻名于世,但画家们似乎对蝴蝶楼青眼有加。我参观完蝴蝶楼出来后,才注意到路对面有超过十位画家正在现场作画。当看到他们用艺术家的眼光,将蝴蝶楼通过艺术手段加工渲染定格在画布之上后,我才发现在高大的法桐掩映之下的红色小楼本身就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油画。若是再配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不知又会是一幅怎样绚丽无比的画面呢?
五月末的青岛正值刺槐和啬薇花期,那就不得不提道路两侧遍植高大刺槐的太平角三路了,那刺槐花介于由盛转衰之间,树下铺满的白色花朵和树上盛况平分秋分,再与路侧院落的外墙上蔷薇的怒放完美遇合。于是从高到低,宛如海陆空三方配合,将槐花淡淡的甜香与蔷薇花微微的馨香调合,将整个太平角三路打造成为天然的香熏SPA空间。无论多名贵的香水在此都要花颜失色,无用武之地了。果真是有看花辨时,闻香识路之感。
有个院落的蔷薇花开得实在是太热烈了,除了夺人眼目的美丽之外,其繁密度还足以阻止游人好奇窥探的目光。在繁花之上,露出的一半房屋线条优美,下半部分因被花儿遮掩,更加引起游人的好奇。于是拿着专业摄影设备的游客在院外左顾右盼,因无法窥其全貌而焦急万分,在院外徘徊许久。幸亏身处和平时期,否则这鬼鬼崇崇的可疑行为极有可能被视为危险分子。
这样的八大关,自然成为了鸟类的天堂。坐在公共绿地的长椅上听百鸟奏鸣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或是看鸟儿在林间飞行,喜鹊或麻雀三三两两在草坪上蹦蹦跳跳,或散步,或觅食。突然一只喜鹊叼着什么飞回了树上,大概是找到心仪的材料去装饰自己的爱巢了吧?也会饶有兴趣地看几只小麻雀争夺一块白色的食物,它们似乎在接力似的,一会儿被这只啄走了,转眼间又传递给另一只。突然从别处飞来一只麻雀想要分得一杯羹,它们则齐心协力把这外来者驱逐。看来麻雀虽小,但领地意识还是蛮强的。
这里的鸟儿生活在游人如织的景区,见惯了大世面,果然不同凡响。有几次我坐在露天餐桌上用餐,因为一旁的食物包装袋未来得及清理,会时不时吸引麻雀和喜鹊过来碰碰运气,它们旁若无人地查看是否还留有可供它们充饥的食物。但当我邀它们同桌共进午餐时,它们还是不屑地飞走了。
太平角公园的石刻文字关于八大关景区有如下的描述:
建筑与环境融合无间,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东方与西方贯通一体,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也许这就是一个启示的全景。每一所屋宇都是见证者,已逝岁月的音符在凝固,光阴之门敞开与闭合之间,所有记忆和遗忘都在相互隐现,在不断提醒我们有所思索,有所发现,以宏阔而精微的目力洞悉建筑本身的精神底蕴,开启建筑内外的恢宏视野,在多元文化对话中实现一种有效的“文化自觉”,这是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应有之意。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