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公路自驾游:我所了解到的精绝古城

继续新疆游记。

自驾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这段旅程,会路过很多古书上经常出现的“神秘遗址”,其中和田地区的民丰县就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失落之地:尼雅遗址,也就是传说中的精绝国故址。

上图:3700年前住在沙漠里的人穿的靴子,已经很“洋气”了

精绝古城这个名字,是近年来随着各类盗墓、探险、寻宝以及角色扮演等题材的影视剧、小说和网游的泛滥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的。鼎鼎大名之下,“精绝”和“尼雅”这几个原本只存在于考古资料中的普通字眼已经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了。再加上尼雅遗址这个位于民丰县城北100多公里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也不对普通游客开放,使得我们这几个“近在咫尺”的游客更加地欲罢不能。

所以这一次路过民丰县,特地翻书阅史逛博物馆,再加上各路打听,搜罗了一堆的“线索”,不为别的,实在是对消失于1700年前的那段“中西合璧”的文明史太好奇了。

精绝国,是一个神秘地消失于晋代的古西域王国。

之所以说它是“神秘地消失”掉了,是因为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尼雅遗址(精绝国城廓所在地)发掘出的文物真的很“奇怪”:

上图:精绝国普通民居的门框

按理说,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的恶劣环境是不适宜人类聚居生存的,所以史书上也时不时记录着一些“沙漠绿洲”中的西域小国在遇到不可抗的或者突如其来种种事件时由国王带着全体国民集体“搬家”的传说——比如咱们之前游记中提到的“达瓦昆”就是类似的一个故事来的。

但,精绝国不同,考古学家通过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这个神秘国度,的的确确是一夜之间消失的。

上图:精绝国人的饰品散件,与现代人所佩戴无异

首先,考古学家在城中的(疑似)小径上及其周边的空旷区域发现了一些裸露在风沙中的人类以及动物的骸骨,它们无不给人以“惊慌失措”的形状;

其次,精绝古城中的民居、蓄圈的架构都是完好无损的,不像是地质灾害侵袭过的样子:佛像和佛塔竖立在主城区的“广场”上,手工作坊里的纺织器具上还缠着线绳,有的人家厨房里的木碗中还留着半碗没吃完的骨头……

还有尼雅古河道里的木桥,齐齐整整地横在河床中,水已去,路还在……

上图:沙漠中出土的木碗和木勺

从文物大盗斯坦因发现精绝国的痕迹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来,中外学者对于精绝国的猜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个确切的史论。

也就是说,精绝国是一个——答案摆在面前,但却没有人说得清楚这答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存在。

上图:精绝古城中的古河道与古木桥

在少量史书记载中,精绝国所在之地曾经是一个贯通中西的城关枢纽,连通着中原与西方国家的重要贸易通道,号称于阗(今和田地区)的“东大门”。唐代高僧玄奘路过这里的时候曾有记录,虽一副败落之景,但依然是一片沙漠绿洲,全城只有一条路,往来行人都必须从这儿过。

重兵把守之下,这尼壤城的过路人都要出示通行证,上面记录着个人信息、出行记录、随身携带的物品等一众重要事宜——2000年前的“绿码”是由木头板板制作的简,挂在腰上,后人也称它为“腰牌”。

虽说后人对《大唐西域记》中的这个“尼壤”城是否就是当今的“尼雅”遗址,又是否就是精绝国的故址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唐僧”过民丰的时候,精绝及其文明已经没落几百年了。

千年后,曾被人误以为烟消云散的精绝文化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作为如今的尼雅遗址被珍藏在了大漠中。这里出土的文物,让人不禁深深为它着迷……

新疆旅行还在继续,下一篇文章预告:试着从文物中找找古国谜团的答案。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精绝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