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时会推荐身边的朋友练习一下写作,不过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会写啊”、“写不出啊”、“要怎么写啊”之类,知乎和公众号上也时不时有人问这类问题,所以今天一并答了。
少写东西的人在抱怨写作时,常说自己“不会写”或“不知道要怎么写”,听起来好像不写东西是因为缺乏写作技巧造成,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写作技巧很差,顶多只是写出来的东西不好看而已,况且,我们大多数人写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很高的写作技巧。而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不是写的好不好,是压根就写不出几个字来,所以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写不出来”。
记得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在某本书上看到一个理论,深以为然。原文记不清了,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好、写作不好是因为单词背的不够多、文法学的不够精,但其实只是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而已。最常用的单词大概也就一两千,最基本的文法也就那几种,掌握了这些,便脱离了文盲阶段,就可以说和写了,但我们却仍然不能清楚和流畅的表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英文如此,中文我想大概也是这样。林语堂说,我们写作,要让人人都看得明白,就如有人在收音机里诵读,别人在听的时候,也能清楚理解,不会产生歧义。从这个标准来看,最常用的词语和最简单的语法是最好的。
所以说,写东西其实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写作技巧,写作之所以困难,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肚里没货。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写,所以才“写不出来”。
其实只要不是蠢货,肚子里就是有东西的,不过有时候太乱,理不清楚,就干脆不写。但不写,又怎么知道自己写不出?写不好呢?许多作家,都坦言看到自己早期写的东西恨不得一把火烧掉,但他们若是不开始写,又怎么能有写得好的那天呢?
要想写得出来,写得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开始写并且持续写下去”。
写作可以逼自己思考,想的多了,就学会了怎么理清思路。我之前提到过自由写作的方法,就是不管什么提纲和修辞,只是照着自己的思维发展一路写下去,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着写着就能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思路和观点了。
写的多了,就会有人去看,为了让文章更好,我们就会想办法去学习和印证,慢慢的,肚子里也就有货了。在写的过程中,写作技巧也会逐步提高,自然就写得越来越好了。
有人说不想写是因为情绪低落,得了吧。写作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无论情绪是高涨还是低落,人都是有东西可以表达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无病呻吟的少女日记了(写日记是个有趣的话题,找时间我们再讨论)。
还有些人,有一个比较炫的借口是“不想写”,听起来好像只要自己想写就能写出来一样。他们想说的大概是没有写作的冲动,但我觉得,不想动脑子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很懒,脑子连动一下都觉得累。有时候白天工作太忙,晚上回到家会有这种透支的感觉,这个时候,放松一下,找个另外的时间再写也不是坏事。我现在就尝试着把写作的时间提到早上,果然好处多多,脑子清楚、无人打扰,效率极高。
还有一种,是想了很多,但没有一个点是想清楚了的。要知道写作是个比说话难度更高的活,一个观点,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是很难用写作的方式表达清楚的。比如跟人聊天说话可以一直说下去,灵光一闪的现象也常有,但如果没有深入思考,自然也就想不明白,也记不住,动笔的时候,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了。
真正没有写作冲动的情况当然是有的,最常见的,大概就是不孤独了吧。
当有人陪我们玩,陪我们聊天,陪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完全不会无聊,这时候我们的表达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写作这种相对麻烦的方式自然不是首选。也难怪很多作家都喜欢一人独处。一个人,有了表达的冲动,却没有对象可以倾诉的时候,写作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选择的表达渠道了。
不过这种情况对于常常写作的人来说,其实并不常见。因为写的多了,就会更了解“写作”这件事,也能学会如何将它的影响降到最低。思考和写作成了习惯,一旦有空,就会自然而然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动笔了。
所以,开始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