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将来的服务对象有的是接触过心理学知识的人员,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社区居民以及基层农村的大爷大妈。
这些服务对象的心理又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和心理死亡。对于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同样的道理,就要以不同的方式讲解,才能让他们听得懂、用得上。
具体的方法有四种:给心理健康的人讲道理;对心理不健康的者“反着说”;对心理不正常者说着说;对于那些心理死亡者,我们只能闭嘴不说了。
一,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得懂道理
面对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我们给他讲道理。道理只能讲给那些心理健康的人,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得懂道理。
比如,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人家里的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医治无效在医院去世了,因为隔离需要,没有见最后一面,甚至都不能送至亲最后一程,于是,终日以泪洗面,无助、内疚,知道国家当前的局势,需要大局为重,也知道家里还有需要照顾的孩子,生活还要继续,就是走不出来。
这样的人就可以给他讲国家有难,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国分忧,现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多少人夜以继日,置生死于度外,夜以继日的为保护我们的健康努力着;失去亲人的痛确实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逝去的亲人也不愿看到因为他的离开影响活着的人,他希望活着的亲人好好爱自己,好好的生活。另外,国家现在也需要我们安心工作、平静生活,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抗疫工作。
二,心理不健康的人只能用心理的策略来应付
对于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呢?讲道理已经没有用了。
多年前听朋友说,爱学习的孩子都不是管出来的,需要管的都不是爱学习的孩子。她还说,有人亲自验证过。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如果到清华、北大校门外,随便问一个送新生的家长,孩子考上这么好的大学,你们是怎么教育的?家长都说,没怎么教育,都是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镜头转向普通专科,甚至民办大学,同样问送新生入学的家长,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一定是,天天给他讲道理,天天盯着学习,就是不听,不爱学,伤透了脑筋,一点用都没有。
孩子学习不能专心已经是心理不健康了,给他讲道理他不是听不懂,而是知道应该怎么做,就是做不到。
对于这样的孩子,道理就要反着说了,比如想让他读英语,我们就可以自己拿起他的课本,用我们仅有的一点英语水准,“认真的”拧巴着读,不认识的单词虚心向他请教,请他教着读,孩子“好为人师”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后面的事就不用我再多说了。
三,对于心理不正常的人要顺着说
对于心理不正常的人,应该“说着说”。
比如,我们都没有看到,到某位学员看到桌子上有条蛇在爬。也就是说,客观上这条蛇是不存在的,但是主观上他却看到了。这说明他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按照心理学的判别标准,他的心理已经不正常了。
此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告诉他说:“桌子上没有蛇,你那是幻觉”。可以吗?
不可以!这说明此时此刻你的心理状态(被视为)不正常了,因为:我们看疯子,疯子是疯子;而疯子看我们呢?当然也是疯子!
如果转不过这个弯来,就需要复习一下我们前边讲过的那个公式B=f(P.E)。如果您成为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就要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
影响的反应和反应关系。
•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
的状况。
•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也就是个体行
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
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有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论,一个人的行为本身是没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的,关键是这个行为者是谁,在什么情境下做出了这样的行为。
比如,我们杀人是不正常的,但是战场上士兵杀人或刑场上警察杀人却是正常的;我现在去院子里浇花是正常的,可是我如果在大雨中浇花又成了不正常的。
正确与否,是人的评判--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情境的评判,而与行为本身无关。
记住两个著名的笑话:
第一个:有位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过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什么不问,只是穿着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学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第二个:有两个人大吵一天,一人说3×8=24,一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说:“把说3×8=24的拖出去打20大板!”打完之后,3×8=24的不满,质疑县官:“明明是我对,是他蠢,却为何打我?”县官答:“我们都知道你对,但你跟一个认为3×8=21的蠢蛋能吵一天,还说自己不蠢?不打你打谁!”
跟愚蠢的人争论,无论结果如何,都比愚蠢的人更愚蠢--此时的蠢与不蠢已经不再是个数学题,和3×8等于几无关了。
四,面对死人就不要再说
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的心死了,就不会对这个世界作出任何反应,我们跟他说什么也就没有用处了。这时候,只能闭嘴不说。
比如说,吃饭时,孩子活在吃饭当中,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不会正眼看你一眼,此时此刻你就该确证他已经对你心死,就什么也别说了。
现在来总结一下,这四种心理状态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其实完全可以用老百姓的那句话来概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不是在学人话和鬼话,而是学会对于人和鬼的判断。尽管你认为自己是人,但我想你照样会说鬼话。问题是,很多时候,你却不具备区分说话的对象是人还是鬼的能力。
今天就讲这么多,最后请大家回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收入不菲,
家庭幸福,孩子乖巧懂事,因为最近的疫
情影响,他的工作单位倒闭了,他也失业
了,没有了收入,房子贷款、一家的正常
开支压的他喘不过气来,焦虑、暴躁、晚
上睡不好觉,这样的人此刻心理处于什么
状态?应该怎么应对?
第二个:一个人非常胖,去医院检查得了脂
肪肝,医生要求他减肥,他明知道减肥要
控制饮食、多运动,就是见到食物控制不
住,懒在家里一步也不想动。此刻他的心
理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应对?
第三个:一个人见人就说有人想迫害他,听到
宇宙间美妙的声音,这样的人心理处于
什么状态?怎么应对?
第四个:有好多事情想对一个人说,但此时
此 刻这个人正津津有味的读着一本书。这
个人此刻心理处于什么状态?你该怎
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