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已经说了好几天写总结,我迟迟没有下笔,隐隐感觉自己不知道咋总结,开始有畏难情绪,有种不想写的感觉,还有一个声音说,我都已经对自己探索很久了,对自己的模式也很清楚了,没必要写了吧。但眼看马上结营,还得交作业才开始动手。
1、畏难退缩 很多时候遇事总是头脑一热,一冲动就答应,可是冷静下来畏难情绪就占了上风,开始找各种借口和理由做不了,然后就不了了之。能坚持下来的事情很少,所以后来发现想做事的时候,能力不够,又各种后悔,然后告诉自己以后要怎么怎么做,教育自己。这种模式一直不断持续。
遇事退缩各种借口,结果发现女儿身上也有这种情况,她说不喜欢老师,说不想学,我先劝,劝了没效果,就放弃,孩子现在也很容易找借口放弃。
2、完美抠细节 做事总是先找到自己有感觉,或喜欢的地方,喜欢钻,很耗时,容易把细节看得特别重要,掉在细节里,往往忽略了整体,没法把握大局,很多时候在其他方面往往就没时间做了,总是草草了事收尾,要么自己匆匆忙忙做完,没时间总结、复盘,要么就让别人帮着做。
3、易被激怒易暴怒 感觉很容易被激怒,之前我跟母亲关系很差,她爱唠叨、啰嗦、爱抱怨,后悔,我一听她说话我就想发火,时不时跟她吵架。感觉事情一旦失去掌控,我就容易爆掉。喊老公,超过三声他不答应或者不行动,我就开始爆。看到他每天起那么晚,就想发火,想冲着他动手。看到他给老二看动画片,孩子一哭,他就没招了,不停给孩子看动画片,我就想暴怒。
看到孩子发脾气我就感觉很不耐烦,很想跟她生气,嗓门提高八度。一旦看着她不合自己心意,偷懒、磨蹭、看手机、不停聊天我就想暴怒,想训斥她。
4、感性 很多事情是感觉在前,理性在后,很容易冲动,易受暗示。单纯的感性,不是建立在丰富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感性。很快感性和冲动消失,之后又是各种后悔。
经常靠感性和直觉做决定,而不是理性和数据做决定。在两个相似的物品之间做选择对我来说会觉得很麻烦,没有耐性,不喜欢在细节上面做对比,觉得浪费时间,往往做选择时就草草了事,甚至更多事情无下文。事后没有积累经验,没有复盘,又很快进入下一事情中。
5、非黑即白 对人要么感觉很nice,很愿意靠近,愿意建立很深的连接,要么感觉很差,很讨厌对方,感觉对方简直一无是处,理都不想理。看事看人容易两极分化,要么是好人要么很差劲,要么很喜欢,要么很讨厌,泾渭分明,不喜欢泛泛之交的朋友,觉得很假。
看到一个的优点被感动时容易放大这个人的优点,使劲地夸对方。看到一个人的缺点,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很容易放大这个人的缺点,甚至灾难化,这个时候很容易起情绪。
6、公平公平 一直不知道为啥自己为什么这么追求公平,看到老师表扬别人,没表扬自己,会很生气,为啥自己也做了很多确没有人看见了。但当老师表扬自己的时候觉得又不舒服,觉得对方很假,肯定是带着目的的。
爱打抱不平,觉得对人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能光关注爱哭的孩子,不爱哭的孩子才更需要关注,对大家应该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7、空中飘的自己(星盘里的务虚) 自己的生活来源还没着落,看到武汉那么难,就想着关心别人,很快发起募捐,有时会有一种自己没站稳就想去帮人的冲动。总觉得别人可怜。
总在精神上追求很多东西,社会责任感呀,理想呀,追求呀,总是挂在嘴边,而特别想逃避现实中的责任,把养家的责任全推给了老公,他一旦不如我意,反倒对他各种指责、训斥。
手里做着这个事情,然后想着那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时不时被其他事情吸引。做A的时候想着B,做B的时候想着C如何做?如何改进,思想很难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
8、羡慕、嫉妒、恨 跟自己离的远的人,或者跟自己能力差的很大的人或者自己很仰慕的人很容易羡慕,对身边工作同伴很容易嫉妒,一旦别人取得成绩,或者被其他人夸奖的时候,炉火中烧,然后就产生恨意,身体本能就会远离这些人,导致关系疏远。被嫉妒折磨好多年,很难受,现在也好了很多,但也会时不时冒出来。
很喜欢比较,一比较就会觉得拥有的不够,或者是自己不够好,然后就难受,很难专注于做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