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六讲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帛书本,“大器晚成”为“大器免成”。

解析

明道若昧:上德之道是光明之道,但是并不会阻止我选择愚笨,痴傻,错误,所以它看似很昏昧一样。

进道若退:上德之道是进取之道,但是它使我不想为天下先,所以它看似是退步之道。

夷道若颣:上德之道是平坦之道,但是并不能使我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所以它看似很难走一样。

上德若谷:修行上德之道的我,就感觉自己好似在谷底,不会使他人抬头看我,不会使他人产生压力。

大白若辱:修行上德之道的我,内心纯净洁白,但是也会说出,做出看似愚昧昏聩之言,之事,所以好像我的内心有污垢一般。

广德若不足:修行上德之道的我,勤勤恳恳,如履薄冰,但是也会经常做出下德与不德之事,所以总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够,很足。

建德若偷:修行上德之道的我,将上德之道带入日常生活中,但是很容易就做到了,所以总是感觉自己在偷懒,敷衍一样。

质真若渝:修成真正的上德之道,大德之道的人,心性质朴纯真,不分亲疏、利害、贵贱,好似婴孩一般,混沌未开。

大方无隅:大德之人,方方正正,却没有棱角,不会割伤任何人。

大器免成:大德之人,也会选择下德与不德之道,所以彻底的上德之道,抛弃了下德与不德之道的上德之道,不用成。从没有想过为“有”之先的“无”之道,也不用成。

大音希声:大德之人,也会说话,却做到了为而不恃,所以好似没有发出声音。

大象无形:大德之人,做到了天人合一,他无为,又有为,他柔弱,又刚强,他不想为天下先,又想为天下先,他没有具体的形象。

(备注:建议从第一讲依序阅读)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刘月Luna阅读 5,238评论 0 0
  • 〈原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
    青榆山人阅读 5,374评论 6 54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727评论 6 39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
    木鱼飞阅读 4,001评论 1 1
  • 国式哲学思想,了解一下—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
    花田小路阅读 4,270评论 0 1